天安字典

《早梅芳》

时间: 2025-04-26 03:31:15

诗句

雪初销,斗觉寒将变。

已报梅梢暖。

日边霜外,迤逦枝条自柔软。

嫩苞匀点缀,绿萼轻裁剪。

隐深心,未许清香散。

渐融和,开欲遍。

密处疑无间。

天然标韵,不与群花斗深浅。

夕阳波似动,曲水风犹懒。

最销魂,弄影无人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15

原文展示:

早梅芳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雪初销,斗觉寒将变。
已报梅梢暖。
日边霜外,迤逦枝条自柔软。
嫩苞匀点缀,绿萼轻裁剪。
隐深心,未许清香散。
渐融和,开欲遍。
密处疑无间。
天然标韵,不与群花斗深浅。
夕阳波似动,曲水风犹懒。
最销魂,弄影无人见。

白话文翻译:

雪刚开始融化,感到寒意将要消退。
梅树已经报晓春的温暖。
阳光照射下,霜雪消融,枝条逐渐柔软。
嫩绿的花苞点缀其间,绿萼轻盈地修剪。
在心底深处,清香尚未散发。
逐渐融和,花朵欲欲绽放。
密密丛中似乎看不见。
自然地展现韵味,不与群花争斗深浅。
夕阳的波光微动,曲水的风儿也懒懒的。
最令人陶醉,影子在无人处轻轻摇曳。

注释:

  • 雪初销:雪刚刚融化。
  • 斗觉寒将变:感觉到寒意将要转变。
  • 已报梅梢暖:梅树已经预示着温暖的来临。
  • 嫩苞匀点缀:嫩绿的花苞均匀地装点着。
  • 隐深心:藏在心底深处。
  • 天然标韵:自然地展现出韵味。
  • 夕阳波似动:夕阳的光波似乎在移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寒冬相联系,代表着不屈的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典故强调了经过艰苦磨练后才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婉约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创作背景:

《早梅芳》创作于春寒乍暖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生长,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化与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早梅芳》以梅花为主线,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出梅花在雪融春暖之际的独特韵味。开篇以“雪初销”引入,营造出一种初春的氛围,伴随着寒意逐渐消退,诗人紧接着描绘梅花的状态,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梅花的“嫩苞”与“绿萼”相映成趣,形成了春日温暖的景象。诗中“隐深心,未许清香散”一语,既表现出对梅花美好但是尚未盛开的期待,又暗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夕阳”、“曲水”等元素,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意境,给人以回味与思考的空间。李之仪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春天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初销,斗觉寒将变:描绘春天来临前的寒意消退。
  2. 已报梅梢暖:梅花预示春天已经到来。
  3. 日边霜外,迤逦枝条自柔软:阳光照耀下,梅枝开始回暖。
  4. 嫩苞匀点缀,绿萼轻裁剪:嫩芽与绿萼的搭配,展现春的生机。
  5. 隐深心,未许清香散:清香尚在心底,未让外界知道。
  6. 渐融和,开欲遍:随着温暖的到来,花朵即将盛开。
  7. 密处疑无间:在密集的花丛中仿佛没有间隙。
  8. 天然标韵,不与群花斗深浅:梅花自然展现独特韵味,不与其他花争艳。
  9. 夕阳波似动,曲水风犹懒:夕阳下水波轻动,微风轻轻拂过。
  10. 最销魂,弄影无人见:在这样的环境下,影子在无人处轻轻摇曳,令人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清香比作心底的情感。
  • 拟人:枝条的柔软和花朵的欲开,赋予植物以情感。
  • 对仗:如“夕阳波似动,曲水风犹懒”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春天来临时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复苏的期待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寓意春天的到来。
  • :象征寒冷与孤独,代表冬天的消逝。
  • 夕阳:象征温暖与宁静,传达一种悠远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早梅芳》主要描绘了哪种植物的生长?

    • A. 桃花
    • B. 梅花
    • C. 樱花
  2. 诗中提到的“隐深心,未许清香散”意指什么?

    • A. 清香已经散发
    • B. 清香尚未散发
    • C. 清香消失了
  3. 李之仪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梅花
  2. B. 清香尚未散发
  3. B. 宋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王安石)
  • 《白梅》 (陆游)

诗词对比:

  • 《梅花》(王安石)与《早梅芳》相较,王安石的作品强调梅花的清高与坚韧,体现出诗人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而李之仪则更注重梅花的生长过程与自然之美,展现出春天的气息与变化。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之仪研究》
  • 《梅花的文化意象与诗词表达》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九日与客语慨然有庐山之兴 九日同郁大夫白子泛舟石湖登高四首 其二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其三 九日凤凰寺 九日游吴山次韵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 九日同潘璜溪凌叔子张策时王兰成作 九日同王慎斋馆丈游泛 九日登白鹿山 九日寄陈子盘兼呈社中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字旁的字 邃野 竖心旁的字 写字间 正人君子 绪论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露袒 精神恍惚 牛字旁的字 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燃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广譬曲谕 肉字旁的字 丝竹八音 忠鲠不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