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减字木兰花》

时间: 2025-04-26 04:02:05

诗句

渠不改。

古有斯人。

千载谁能继后尘。

春风入手。

乐事自应随处有。

与众熙怡。

何似幽居独乐时。

触涂是碍。

一任浮沈何必改。

有个人人。

自说居尘不染尘。

谩夸千手。

千物执持都是有。

气候融怡。

还取青天白日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2:05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渠不改。古有斯人。千载谁能继后尘。
春风入手。乐事自应随处有。与众熙怡。
何似幽居独乐时。触涂是碍。
一任浮沈何必改。有个人人。
自说居尘不染尘。谩夸千手。
千物执持都是有。气候融怡。
还取青天白日时。


白话文翻译:

这条道路并没有改变。古代有这样的人,千年之后谁能继承他们的足迹呢?春风轻拂,快乐的事情本应随处都有,与众人一同欢愉,何必比不过那种独处时的乐趣呢?外界的纷扰是障碍,随其浮沉又何必去改变呢?有些人自以为在世俗中不沾染尘埃,实际上却是空口夸言,万物都在掌控之中,气候和煦融洽,何不在青天白日之时享受生活呢?


注释:

  • :指“他”或“她”。
  • 不改:不改变。
  • 斯人:指古代的贤者或英雄。
  • 后尘:后来的足迹或成就。
  • 幽居:独处的居所。
  • 触涂:外界的纷扰。
  • 浮沉:生活的起伏。
  • 自说:自以为。
  • 不染尘:不被世俗污染。

典故解析:

此诗借古代贤者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和世俗的思考。古人遗德千载,今人是否能继承其志?诗中提到的“千手”象征着人们的执着与追求,而“青天白日”则是追求自由与快乐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子仪,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词人,生平不详,但他以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及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宋代社会的变迁时期,士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尤为深刻,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词作,诗中通过对古人的追忆与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比较,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便提出“渠不改”,即使古今变迁,那些真正的智慧与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追寻和效仿。诗人在描述春风、乐事时,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快乐其实随处可得,与其追求浮华的社交,不如享受独处时的宁静与快乐。

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认为世俗的浮华与纷扰是障碍,而让人沉迷于物质之中。诗中提到的“自说居尘不染尘”,则反映了许多人在生活中的自欺欺人,实际上每个人都难以完全逃离尘世的纷扰。最后,诗人以“气候融怡”和“青天白日”收尾,强调在平和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我实现的态度,鼓励人们在喧嚣中寻找自己的快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渠不改”:引入主题,表明古今不变的道理。
    2. “古有斯人”:提及古代贤者,暗示其智慧的宝贵。
    3. “千载谁能继后尘”:感慨继承者的稀缺。
    4. “春风入手”:春天的到来象征希望与新生。
    5. “乐事自应随处有”:乐趣无处不在,心态决定快乐。
    6. “与众熙怡”:与人为乐的快乐情景。
    7. “何似幽居独乐时”:强调独处的乐趣更为深邃。
    8. “触涂是碍”:外界纷扰是障碍。
    9. “一任浮沈何必改”: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10. “有个人人”:个体的反思与自省。
    11. “自说居尘不染尘”:揭露自欺的行为。
    12. “谩夸千手”:对追求物质的讽刺。
    13. “千物执持都是有”:万物皆在掌控之中。
    14. “气候融怡”:自然环境的和谐与温暖。
    15. “还取青天白日时”:倡导在明亮的日子中享受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古人和今人的对比,突出主题。
    • 比喻:将乐趣与春风等自然现象相结合,增强意象。
    • 反讽:对自以为是的人的嘲讽。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独处的快乐,提倡在纷扰的尘世中寻找真实的自我和快乐。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希望与新生,预示着乐事的来临。
  • 幽居:代表内心的宁静与独处的快乐。
  • :象征世俗的纷扰与欲望。
  • 青天白日:象征明朗与自由,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渠”指的是哪个词的意思?

    • A. 他
    • B. 她
    • C. 它
    • D. 我
  2. “古有斯人”的意思是:

    • A. 过去有这样的人
    • B. 现代有这样的人
    • C. 未来会有这样的人
    • D. 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人
  3. “幽居独乐时”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宁静
    • D. 忧伤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水调歌头》——苏轼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李之仪的《减字木兰花》更注重哲理的探讨,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的细腻描写。两者都展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风格,但主题和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之仪诗词选集》

相关查询

寄崔先生 堂堂曲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其二 寄河南杜少尹 寄岳州李外郎远 嘲三月十八日雪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 哭王元裕 更漏子·金雀钗 题友人池亭(一作偶题林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寒木春华 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欢欣鼓舞 取威定功 郊区 辵字旁的字 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北门之管 笈囊 毋字旁的字 麻结尾的成语 不可言传 竖心旁的字 营妓 见雀张罗 倾摇懈弛 走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