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12:32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
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
”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
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
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
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
”乃蝉脱而去。
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
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
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12:32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苏轼 〔宋代〕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
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
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
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
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
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
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
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
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
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
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这首词讲述了一个人(自然)希望穿越大海去寻找蓬莱仙境。在海上,有人告诉他,蓬莱隔着三十万里弱水,无法到达。于是他回去,向天台的司马子微学习,最终得道成仙。子微创作了《坐忘论》七篇和一篇《枢》,活了超过百年。临终时,他告诉弟子们,自己曾在玉霄峰上向东望去,见过真灵降临,现在被东海的青童君召唤而去,便如蝉蜕般离去。李太白曾经在江陵见过子微,称他有仙风道骨,可以与他一同游历八方。元丰七年冬天,我路过临淮,遇见了湛然先生梁公,他脸色清澈,似乎只有二三十岁,但实际上他已经是个历经沧桑的人。他擅长吹铁笛,声音响亮,仿佛能穿云裂石。我因此作了《水龙吟》一首,记下子微和太白的事情,依靠他的笛声吟唱。古代的云海茫茫,不知道山绛阙在哪里。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写下了八篇奇妙的文字。向东望去,蓬莱雾霭弥漫,有云驾骖风而至。行遍九州四海,笑看纷飞的落花和飞絮。在江边一见到谪仙的风采,心中无言地暗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之际,席地而坐。待到垂天赋就,骑鲸而去,约定一同去游。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等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以豪放洒脱、风趣幽默著称。
创作背景: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是苏轼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和个人困境之后,表达对道家思想和理想境界的向往的作品。诗中融入了道教文化,展现了他在艰难处境中对高人和仙境的向往。
这首词以“水龙吟”为题,蕴含了深厚的道家思想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词中提到的蓬莱仙境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象征着人们对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向往。苏轼通过自然、子微、李太白等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仙风道骨、洒脱不羁的理想人格。诗中的意象丰富,云海、龙蟠凤举等形象,表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结合。
词中描绘的场景如临江一见、酒酣箕踞,给人一种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尤其是“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的描写,体现了对世事的淡然,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整首词不仅仅是对神仙的追忆,更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豁达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高人逸士的敬仰。通过描绘蓬莱、真灵、赤城居士等意象,展现了一个清净、无为的理想世界,体现了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精神追求。
诗词测试:
《水龙吟》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境界
C. 家乡
答案:B
“古来云海茫茫”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迷茫和无助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