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0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07:17
不独清心能省事,应缘克已自销兵。
传闻塞外千君长,欲趁新年贺太平。
不只是清心能够让人省事,而是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消除内心的战争。听说边塞外有千军万马,想要在新年之际来庆贺太平盛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旷达著称,风格多样,题材广泛,直接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
创作背景: 《太皇太后阁六首》是苏轼在政治风波中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流露出对太皇太后的敬重,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清心和克己的思想,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首句“不独清心能省事”开宗明义,指出内心的宁静是处理事务的关键。接下来的“应缘克已自销兵”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强调了克制欲望的重要性,表明内心的战争往往源于自己的不安与无欲。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外部局势的关注,提到“传闻塞外千君长”,这不仅是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也暗示了对战争的反思与期待和平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内心修养的思考,又有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宽广视野和深邃思考。他在诗中表现出的既有现实关怀,又有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内心的平和与自我克制,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心”主要指什么?
“自销兵”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提到的“塞外千君长”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苏轼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修养与自我克制,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时局动荡的无奈与感慨。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