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4:50
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多样风貌:从不同角度看山,形态各异,远近高低都有不同的景观。人们无法真正识别庐山的真面目,仅仅因为自身身处其间。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位于江西省,以其壮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诗中提到的“庐山真面目”意味着人们在特定环境中难以全面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庐山的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及哲理的深思。
《题西林壁》通过对庐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诗的前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庐山在不同视角下的变化,强调了人们对景物的主观感受。后两句则引发读者对真理的思考,暗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只能通过有限的视角去理解。苏轼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比如“横看”和“侧成”的对比,生动体现了不同视角的差异。
主题思想:通过庐山的景象反映人生的复杂性和对真理的追求,传达了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脉是哪个?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