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9:30
原文展示:
百舌 张舜民 〔宋代〕 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 深山乔木底,缄口过平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百舌鸟学会了各种鸟类的叫声,但始终没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它深藏在深山高大的树木下,一生都默默无言。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此诗通过百舌鸟的形象,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个人独特性和社会角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观察自然或经历某种社会现象后,对个人身份和表达方式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百舌鸟的形象,深刻地表达了对于个人独特性的追求和对于社会角色的反思。百舌鸟虽然能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但始终缺乏自己的声音,这象征着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难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真实性。诗中的“深山乔木底,缄口过平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喻,表达了在深山中默默无闻度过一生的态度,暗示了对于社会压力和期望的逃避或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百舌鸟的形象,探讨了个人独特性与社会角色的关系,表达了对于保持个人独特性的追求和对社会压力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百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树 C. 一种花 D. 一种石头 答案:A
诗中“缄口过平生”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说话很多 B. 保持沉默 C. 大声喧哗 D. 频繁交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