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山寺井》

时间: 2025-07-26 16:20:43

诗句

沈沈百尺余,功就岂斯须。

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

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

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6:20:43

题山寺井

作者:贾岛 〔唐代〕

原文展示

沈沈百尺余,功就岂斯须。
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
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
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白话文翻译

在深邃的山中,井水深达百尺,花费心血的努力难以言表。
早晨,僧人出定,汲水时发现,凿井之处虫子自然没有。
水源藏在高峻的山岭之下,清澈的水面映射着空中的阴影。
这个地方仿佛经历了无数劫难,凉爽的潭水也会逐渐枯竭。

注释

  • 沈沈:形容深沉、沉重。
  • 功就岂斯须:功夫的成果怎能一朝一夕就能得到。
  • :汲水。
  • 出定:指僧人结束打坐。
  • 凿新虫自无:凿井的地方没有虫子,暗示水源的干净。
  • 藏源重嶂底:水源藏于重峦叠嶂的底部。
  • 澄翳:水面清澈,映射出阴影。
  • 经劫:经历许多劫难。
  • 凉潭会共枯:凉爽的水潭最终也会枯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贾岛,字阆风,号慧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清新的意象而闻名,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贾岛游山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寺的井水,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沈沈百尺余”一句,展现了井水的深邃与神秘,仿佛暗示着人类对生命深度的探寻。而“功就岂斯须”则透出一种对成果的思考,强调了努力与时间的关系。接着,作者通过描写僧人汲水的场景,引出对环境的观察,表现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两句,描绘了山间清泉的美丽景象,水源的深藏与清澈的对比,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体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最后一句“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生命与自然的短暂与脆弱,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突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沈沈百尺余:描写井水的深邃,引发对深邃事物的思考。
    • 功就岂斯须:强调努力的积累与成果的关系。
    • 汲早僧出定:描绘僧人生活的简单与清净。
    • 凿新虫自无:暗示环境的纯净,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
    • 藏源重嶂底:隐喻内心深处的宁静,水源的深藏亦是对内心的探索。
    • 澄翳大空隅:描绘自然的清澈与广阔,反映出一种自由的心境。
    • 此地如经劫: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 凉潭会共枯: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清晰的意象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出对生命的感悟与自然的敬畏,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意象分析

  • :象征深邃与探索,代表着内心的沉思。
  • 僧人:象征简朴与清净的生活方式,反映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 水源:象征生命的源泉与纯净,反映出对自然的敬畏。
  • :象征坚韧与永恒,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贾岛的《题山寺井》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对生死的思考
    • B. 山寺的井水
    • C. 僧人的生活
    • D. 自然景色
  2. “藏源重嶂底”中的“藏源”指的是什么?

    • A. 井水
    • B. 藏在山底的水源
    • C. 僧人的内心
    • D. 生命的本源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具有清新自然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
  • 诗词对比:王维与贾岛在描写山水时的不同风格,王维更侧重于画面感,而贾岛则更加注重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贾岛诗集》

相关查询

饮伯山家因留宿 予读元次山与瀼溪邻里诗意甚爱之取其间四句 梦范参政 春荠 初寒 家有两瓢分贮酒药出则使一童负之戏赋五字句 东郊饮村酒大醉後作 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 秋夜读书 郭氏山林十六詠玉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飠字旁的字 庾鲑 邑诵 墨梅 一毫不取 釆字旁的字 包含椟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画符念咒 翻开头的成语 冥漠之乡 豸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遣兴陶情 太平斧 珉陛 无尽无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