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3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6:54
道中寄吉父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白雾青烟入马蹄,
朝寒瑟瑟树声悲。
平山断垄回环失,
鸣鸟游鱼上下随。
庙算末闻收策士,
瘴乡谁与择军麾。
忧时自欲寻君语,
行路何妨更有诗。
在白雾和青烟中,马蹄声响起,
清晨的寒风瑟瑟,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
平坦的山丘被断垄重重环绕,
鸣叫的鸟儿和游动的鱼儿随处可见。
庙堂之事已然罕见有能力的谋士,
瘴气弥漫的乡野,谁来选择军队的统帅?
忧虑时局,我渴望与你畅谈,
在行路的途中,何妨再作些诗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提倡实用主义与理性思考,作品以诗、文、词皆有成就,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道中寄吉父》是王安石在旅途中写给好友吉甫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此时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政之际,国家面临内外困扰,诗中流露出对政治前景的忧虑和对友谊的珍视。
《道中寄吉父》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哲思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白雾和青烟交织,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仿佛带领读者走进一个静谧而又神秘的境地。接着,诗人以“朝寒瑟瑟”形容清晨的寒意,树木发出的悲鸣声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似乎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忧伤。
在描写自然景象之后,诗人转向政治现实,提到“庙算末闻收策士”,显示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与无奈,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接下来的“瘴乡谁与择军麾”则为诗增添了几分冷峻的现实感,诗人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与国家治理的困境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后,诗人回归到个人情感,表达了希望与友人吉甫交流的愿望,显示出人际关系在逆境中的重要性。“行路何妨更有诗”不仅是对朋友的召唤,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在悲凉的氛围中透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王安石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不忘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道中寄吉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旅途的愉快
b) 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友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庙算末闻收策士”是什么意思?
a) 政治失望
b) 策士的成功
c) 国家繁荣
诗的最后一句“行路何妨更有诗”表达了什么?
a) 旅行的疲惫
b) 诗歌的力量与热爱
c) 对友人的抱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