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8:2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29:05
永遇乐
一水如绳,两山如翼,绿野如绣。
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揽尽溪山秀。
水南水北,竹舆兰棹,来往月宵花昼。
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
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丹鼎夜寒光透。
唤取云英,炼成石髓,日月齐长久。
烦君挟我,朝元真阙,两翼羽轻风骤。
此时看,小茅峰顶,有云贯斗。
这一条水流如同绳索,两座山峰像鸟的翅膀,绿色的田野犹如绣花一般美丽。
松树的庭院高耸入云,竹子的庄舍依偎在浪潮上,尽情地欣赏这溪水和山川的秀丽景色。
在水的南边和北边,竹筏和兰船,来往于月夜和花昼之间。
我问,人在天上哪里更好,寻找那大围小院的归处。
有人说拒梗山是个仙境,修成正果,丹鼎的寒光透出夜空。
请你唤来云英,炼成石髓,愿日月常久相伴。
请你带我前往朝元的真阙,羽翼轻盈,风速如骤。
此时望去,在小茅峰的顶上,云彩贯穿了斗星。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词因作者生日而作,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李弥逊的《永遇乐》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其语言清丽,意境幽远,充分展现了宋代山水诗的风采。词的开头描绘了秀丽的自然景观,一水如绳,两山如翼,营造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水南水北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词中的“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一语,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李弥逊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理解。通过“唤取云英,炼成石髓”,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构建了一种理想的修仙世界。
整首词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乌托邦,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抒情性。同时,词中多处使用了对仗和比喻的修辞,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词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的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弥逊的《永遇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词中提到的“拒梗”指什么?
诗中的“唤取云英”寓意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