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34
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
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
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
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
在江边的粤王台上,我多次登高远望。
南海与天空在远方相交,北边的日光从边际升起。
湿润的土地上时常升起烟雾,山上晴朗时也伴随着半场雨。
冬天采摘的是卢橘,夏天则是杨梅的果实。
我的足迹似乎像虞翻那样受阻,而我并没有贾谊那样的才华。
归家的心情无法见到,白发却不断催促我回去。
宋之问,字景公,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大历年间,以五言绝句和古体诗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风景,情感真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登粤王台》写于诗人游览粤王台时,表示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诗中体现了作者的游历体验与思乡情怀。
这首《登粤王台》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归乡的思考。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粤王台的壮观景色,南海与天空相接,北边的日光透出,构成了一幅开阔而美丽的画面,呈现了诗人心中的旷达和胸襟。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冬夏交替、时光流逝的感慨。
后四句则转向个人情感,诗人在体会自然之美的同时,思念家乡的心情愈加浓烈。提及“白发重相催”,不仅是对年华流逝的惋惜,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求。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思索,以及对人生苦短、归心似箭的感触。
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
描述诗人站在粤王台上,俯瞰江景,感叹自己多次登高望远。
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描绘南海与天际的交织,北边日光的升起,展现自然的壮丽。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
表示湿润的土地上常有云雾,山上时而晴朗时而降雨,象征着季节的变化。
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反映出自然的丰盈与时令的更替,表现诗人对自然美好事物的向往。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
自谦之词,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难以与虞翻和贾谊相比。
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
归家的心情如影随形,但白发却不断提醒着诗人的老去,带有强烈的思乡情绪。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情怀。
《登粤王台》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宋之问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的“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归乡的心情
C. 老去与时光流逝
D. 自然景象
诗中提到的“南溟”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海
B. 南海
C. 西海
D. 东海
《登粤王台》与《静夜思》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乡的苦楚。两首诗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