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杨六望赴金水》

时间: 2025-05-04 02:46:06

诗句

借问梁山道,嶔岑几万重。

遥州刀作字,绝壁剑为峰。

惜别路穷此,留欢意不从。

忧来生白发,时晚爱青松。

勿以西南远,夷歌寝盛容。

台阶有高位,宁复久临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6:06

原文展示

《送杨六望赴金水》

借问梁山道,嶔岑几万重。
遥州刀作字,绝壁剑为峰。
惜别路穷此,留欢意不从。
忧来生白发,时晚爱青松。
勿以西南远,夷歌寝盛容。
台阶有高位,宁复久临邛。

白话文翻译

我向你询问去梁山的路,山峦重叠,险峻如万重。
遥远的州府犹如刀锋刻字,绝壁上的峰峦犹如剑般高耸。
惜别之时,路途已至尽头,欢愉的心情却难以释怀。
忧虑将至,白发早生,晚年却仍爱青松。
不要因为西南之地遥远,就不愿歌唱盛大的宴会。
台阶虽有高位,何必久居临邛呢?

注释

  • 嶔岑:形容山势险峻的样子。
  • 遥州:指遥远的州府。
  • 刀作字:形容山峦如刀锋般锋利。
  • 绝壁:指高耸的悬崖。
  • 留欢意不从:欢愉的心情留不住。
  • 忧来生白发:忧虑将临会导致白发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以清丽的诗风和婉约的语言著称,时常表达离别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杨六望赴金水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深厚。

诗歌鉴赏

《送杨六望赴金水》通过描绘险峻的山路与壮丽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伤。诗中“借问梁山道,嶔岑几万重”开篇以问句引入,从而引发对行路艰辛的联想,暗示离别的愁苦。接着通过“遥州刀作字,绝壁剑为峰”,将自然景观与情感融合,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又凄凉的氛围。最后,诗人总结道“勿以西南远,夷歌寝盛容”,表达出不论西南多么遥远,依旧应以欢歌送别的宽广胸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折射出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询问去往梁山的道路,形容山的险峻。
    • 第二联:遥远的地方如刀刻般的字,绝壁如剑般的高峰,暗含离别的艰难。
    • 第三联:惜别的情感因路途尽头而愈发浓烈。
    • 第四联:忧愁压身,白发早生,晚年仍然钟情于青松,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第五、六联:劝诫友人不要因距离而退缩,应当以欢歌送别,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峦比作刀剑,增强了形象的表现力。
    • 对仗:“留欢意不从”与“生白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感伤。
  • 主题思想:友谊、离别与对人生的感悟是本诗的核心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
  • 刀剑:象征着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挑战。
  • 青松:象征着长青不老的理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白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嶔岑几万重”形容的是?

    • A. 山的平坦
    • B. 山的险峻
    • C. 河流的宽阔
    • D. 草原的辽阔
  2. “留欢意不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愉
    • B. 悲伤
    • C. 惊讶
    •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幸福
    • C. 时光流逝
    •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别》王维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景色的描写和离别的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王之涣更显直白,而宋之问则更为含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宋之问诗文研究》

相关查询

郴州送许叔献员外赴道州 郴州 长沙遇雪赠何待制二首 长干寺同刘宫苑浴 部役书怀 薄台 北湖集句 北归再过洞庭 扳子矶 百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梳文栉字 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凌波微步 耳力 青缥 爻字旁的字 吸风饮露 电灌 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渊旷 衣冠赫奕 尸字头的字 方字旁的字 一身三手 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缔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