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34
游称心寺
宋之问 〔唐代〕
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
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
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
望谐舟客趣,思发海人烟。
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
未忧龟负岳,且识鸟耘田。
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
安期庶可揖,天地得齐年。
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在寺庙中隐居的理想和心境。诗人怀着隐逸的情怀,清静的心境去拜访四禅。江水潮声未落,林间晨曦初升。香雨洒落于宝树之上,细泉从金沙中涌出。遥望舟行的趣味,思念海上的烟火人家。回首马仍在枥旁,久弃的船只也不再乘坐。不再忧虑龟负岳的事,且去了解鸟耕田的生活。道理契合却无形象,心中冥思而不寄托于任何事物。安期生或许可以揖让,天地间得以和谐共生。
宋之问,字子渊,号长安,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览称心寺时,表达他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感悟。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渴望寻找心灵的安宁。
《游称心寺》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和自然美景的诗,诗中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全诗的语言清新而富有诗意,描绘了江水、林景、泉流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以“释事怀三隐”开篇,直接抒发了放下世事的愿望,接着通过“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描绘出清晨的宁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诗的最后几句则表现出作者对世事的淡然,表示不再忧虑人生的烦恼,而是欣赏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意义。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哲理理解。
诗中“释事怀三隐”意指:
A. 忘却世事,向往隐居生活
B. 渴望繁华
C. 追求财富
答案:A
“江鸣潮未落”描写的意象是:
A. 江水的沉静
B. 江水的流动
C. 江水的污染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安期庶可揖”意指:
A. 希望实现隐者的理想
B. 追求权力
C. 渴望金钱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