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6:01
《鹧鸪天(再赋牡丹)》
作者:辛弃疾
去岁君家把酒杯。
雪中曾见牡丹开。
而今纨扇薰风里,
又见疏枝月下梅。
欢几许,醉方回。
明朝归路有人催。
低声待向他家道,
带得歌声满耳来。
去年在你家欢饮把盏,一起赏酒。
正值雪中,曾见那牡丹花开。
而今在轻风徐徐的夏日,
又看到了月下的梅花疏枝。
欢喜有多少,醉意才刚回,
明天回家的路上有人催促。
低声想要向他家打个招呼,
带着满耳的歌声回去。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政治家。其词风豪放、气魄雄伟,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晚年,表达了他对往昔欢聚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牡丹与梅花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鹧鸪天(再赋牡丹)》是辛弃疾的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词作。全诗通过描绘酒宴、花卉和归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生活的热爱。首句“去岁君家把酒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回忆,仿佛置身于欢聚的场景中。接下来的描写,雪中牡丹与月下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四季的流转与人生的变化。诗人在欢愉中又感受到归路的催促,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词作更为深刻。最后一句“带得歌声满耳来”,不仅仅是对美好回忆的总结,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继续和希望的传承。整首词中,辛弃疾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文人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全诗通过对酒、花、归路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展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雪中曾见牡丹开”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冬天的寒冷
B. 美丽与坚韧
C. 友情的珍贵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而今纨扇薰风里”描述的是___的场景。
判断题:诗中“明朝归路有人催”反映了诗人对归途的期待。 (对/错)
辛弃疾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辛弃疾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生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抒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南宋词风的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