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虞宪日近即事五绝》

时间: 2025-05-04 04:04:05

诗句

今寒更着痴儿踏,背痒时令丑妇搔。

骨肉团栾穷亦好,谁能膏火自煎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4:05

原文展示

今寒更着痴儿踏,背痒时令丑妇搔。
骨肉团栾穷亦好,谁能膏火自煎熬。

白话文翻译

今夜寒冷,孩子们在外面玩耍;
而我却因身上的痒感而烦恼,正如那些丑妇一样难堪。
即便是生活困窘,亲情依然温暖;
但谁能忍受那种自我煎熬的痛苦呢?

注释

  • 寒更:寒冷的夜晚,指夜深时分。
  • 痴儿:天真无邪的孩子,形容他们的无忧无虑。
  • 丑妇:形容女人外貌不佳,暗指生活的不如意。
  • 骨肉团栾:骨肉相连,形容亲情的紧密。
  • 膏火:比喻生活的辛苦和煎熬,指的是自我折磨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子元,号竹坡,宋代诗人,以诗才和文笔著称,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点滴,常表达对亲情、友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生活艰辛之际。诗人通过简朴的生活细节,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表现出对困境中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次虞宪日近即事五绝》是一首情感真挚的五绝,通过对寒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第一句“今寒更着痴儿踏”用孩子的无忧无虑作为对比,暗示成年人的烦恼和生活的压迫感。接下来的“背痒时令丑妇搔”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自身的苦恼,身处困境的人往往会在无奈中寻找解脱,然而这种解脱却又显得无奈而尴尬。

第三句“骨肉团栾穷亦好”转折而来,尽管生活贫困,但亲情的温暖依然让人感到慰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内心却依然有着一份坚持和希望。最后一句“谁能膏火自煎熬”则是对自我折磨的深刻反思,质问人们在困境中为何还要自寻烦恼,似乎在呼唤一种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折射出深刻的生活哲理,让人在感叹生活艰辛的同时,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寒更着痴儿踏:描绘寒冷的夜晚,孩子们在外玩的情景,形成对比,反映成年人的烦恼。
  2. 背痒时令丑妇搔:表达自己因痒感而烦恼,借用丑妇的形象,隐喻生活的无奈和困境。
  3. 骨肉团栾穷亦好:虽然生活贫困,但亲情的温暖仍旧可贵,表现出乐观的人生态度。
  4. 谁能膏火自煎熬:质问人们为何在困境中还要自找麻烦,表达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儿童的欢愉与自身的苦恼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对比和冲击力。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膏火”,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自我折磨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活中的困境与亲情的温暖,表现出对家庭的珍视与对自我折磨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在逆境中寻求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夜:象征生活的艰辛和孤独。
  • 痴儿:代表无忧无虑的童年,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丑妇:象征生活的不如意,反映社会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次虞宪日近即事五绝》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洪咨夔
    C. 杜甫
    D. 白居易

  2. “骨肉团栾穷亦好”这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生活的富裕
    B. 亲情的珍贵
    C. 工作的繁忙
    D. 友情的温暖

  3. 诗中提到的“膏火”象征什么? A. 温暖
    B. 生活的艰辛
    C. 快乐
    D.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以自然景象入诗,但更强调壮丽的自然与人生的理想。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探讨人生态度,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与洪咨夔诗中的生活苦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人生哲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维扬再赠林相士用前韵 满江红·千古襄阳 宜城道间 八声甘州(庚戌重九约诸友登龙山,阻雨) 沁园春(己未初度) 满江红(和刘仓咏雪) 宜兴山房十首 其二 过涪州怀伊川涪翁两先生 重阳登益昌锦屏山 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驭夫 知生之民 居无求安 惜分阴 钟鼓馔玉 赞祭 耳字旁的字 诘屈聱牙 削开头的成语 甘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塌塌 鼎字旁的字 出头面 支字旁的字 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料戾彻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