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5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8:43
顽民迁洛风随改,
佞士归唐操立更。
勿怪训狐知气转,
铜丸落落便春声。
顽固的百姓迁移到洛阳,风俗随之改变;
谄媚的士人归附唐朝,操守也随之更改。
不要怪训狐的智慧能察觉到这些变化,
铜丸落落声中便是春天的讯息。
在诗中提到的“训狐”,可以理解为对狐狸的训诂,狐狸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狡猾和智慧,作者借此表达对世事变化的敏锐观察。而“铜丸”则暗示春天的到来,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作者介绍:洪咨夔(公元1090年-公元1155年),字伯猷,号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学者,擅长诗词并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关注社会时事。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人以此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洪咨夔的《次李阆州禀议三首·训狐》通过对比古今、抒发了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以“顽民迁洛风随改”揭示了迁移带来的风俗变化,暗示着历史的轮回与人心的变化。接着提到“佞士归唐操立更”,则是对那些随风而变的人的讽刺,表现出对虚伪之人的不屑与警惕。最后两句则通过“勿怪训狐知气转”转为自我反思,强调智慧者能够洞察变化,暗示人们应该具备更高的警觉性。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邃,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社会变迁的观察,表现出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提醒人们关注时代的变化。
诗词测试:
“佞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诗中提到的“铜丸”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社会动荡与人心变迁,但其情感更为悲凉,而洪咨夔的《训狐》则在批判中带有希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