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35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独游香山寺)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这首诗表达了对命运不可预知的感慨,大多数人往往在危难来临之前就已有所察觉。当你我都已白头,共同归去的那一天,正是我独自走向青山的时刻。回顾往日,我想找那把素琴,恐怕已经没有时间;而记忆中牵着的那条黄犬,想要追寻也已很难。即使麒麟的肉做成佳肴,龙的肉成为调味品,又怎能比得上泥土中悠然自得的龟?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关注民生,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他的作品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方面,尤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人所熟知。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独自游览香山寺之时,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诗中渗透着对命运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四个小节,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往昔的追忆。起初,诗人对祸福无常的思考引入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感慨。接着,描绘了一个白头老人共享归去的情景,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接下来提到素琴与黄犬,表达了对往日友好的思念,暗示着人生路途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诗人以“麒麟作脯龙为醢”与“泥中曳尾龟”的对比,揭示了对物质享受与精神安逸的深刻思考。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中,真正的幸福或许在于简单而自在的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相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友情和自我价值的思索。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安逸才是人生真正的追求。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素琴”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文化与艺术
D. 自然
“麒麟作脯龙为醢”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快乐
B. 物质享受
C. 自然
D. 忍耐
答案: 1.C 2.C 3.B
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与王维《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