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2 10:0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10:01:20
重和元少尹
白居易
凤阁舍人京亚尹,
白头俱未著绯衫。
南宫起请无消息,
朝散何时得入衔。
元少尹在凤阁任职,
我们两个都已白头,却仍未穿上绯色官服。
南宫的荐举没有消息,
早朝散去后,何时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
“凤阁舍人”常用于形容身居高位却未能如愿以偿的心情。诗中提到的“南宫起请”,是指对方的荐举,但没有得到音信,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这一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唐代的科举制度和官职分配常常使许多有志之士感到困惑与失落。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白居易的诗歌涵盖了爱情、生活、政治等多个方面,常常以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重和元少尹》创作于白居易的中后期,当时他在政治上经历了一些波折,官职的升迁与推荐成为他关注的重点。此诗写于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仕途的反思中,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白头与绯衫的对比,深刻表达了白居易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与无奈。诗中提到的“白头”不仅是年老的象征,更是对人生经历的沉重感悟;而“绯衫”则是对理想官职的渴望,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暗示作者面对现实的困境与失落。
“南宫起请无消息”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注与期盼,然而现实的冷漠却让这种期盼变得无果。最后一句“朝散何时得入衔”,更是将这种焦虑推向高潮,急切的心情与无奈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读者的共鸣。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仕途的渴望与失落,展示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表现了白居易对人生无常的理解与对未来升迁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仕途上的无奈与失落。
“凤阁”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南宫”是指?
诗人对仕途的态度是?
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白居易与杜甫同为唐代诗人,在主题、风格上各有千秋,且都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