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0:16
诜诜古之士,出必见礼乐。
群游与群饮,仁义待扬搉。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盐浊。
所以後世贤,绝俗乃为学。
古代有品德高尚的人,出门时必定会见到礼仪和音乐的存在。
与人共游和共饮时,仁义之道应当被弘扬。
心灵疲惫于歌舞的荒唐,耳朵被米盐的喧嚣所污染。
因此后世的贤人,要摒弃世俗,追求真正的学问。
诗中的“礼乐”可追溯到《礼记》,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仁义”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代表着对道德的追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推行“新法”,旨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寓言九首》写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反映了他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和对道德教育的关注。诗中强调古代士人的品德和礼乐,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
王安石的《寓言九首》通过描绘古代士人追求礼乐的情景,引发了对当代社会道德沦丧的反思。诗的开头,王安石设定了古代士人的理想形象,强调礼仪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随着诗句的推进,王安石逐渐揭露出当时社会的堕落,尤其是对歌舞和饮酒的沉迷,表明了对道德的失落和心灵的疲惫。
在诗的最后,王安石通过对“后世贤人”的期待,传达了他对理想学问的追求,暗示只有摒弃世俗的喧嚣,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升华。这种反差不仅增强了诗的深度,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整首诗以古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当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强调恢复古代士人对礼乐的重视,并期望后世能够重视真正的学问和道德修养。
王安石提到的“礼乐”主要指什么?
A. 音乐和舞蹈
B. 礼仪和音乐
C. 诗歌和散文
D. 书法和绘画
诗中提到“心疲”的原因是什么?
A. 学习压力
B. 歌舞的荒唐
C. 工作繁忙
D. 家庭琐事
王安石希望后世贤人应该怎样?
A. 追求财富
B. 摒弃世俗,追求学问
C. 沉迷于享乐
D. 遵循传统
答案:1.B 2.B 3.B
王安石的《寓言九首》与杜甫的《登高》在对比中体现出不同的社会关怀。王安石侧重于品德的恢复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的苦难与民生的疾苦,展现出诗人对于社会的深刻反思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