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41
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白天的阳光无法照亮万物,浮云在辽阔的天空中游荡。
风浪吹拂着黄昏,屋顶的瓦片纷乱不堪。
行走在蔡河之上,背负泥土的力气微弱。
隋朝的堤坝散落着万家灯火,像春蚕吐丝般杂乱。
仍然能听到几道水流的声音,城郭也显得宽阔。
夜里,妇女和孩子们在呼喊,西南方向变成了一片洪壑。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的倡导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表达对社会时局的关注。
《白日不照物》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白日不照物》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的对比,展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开篇“白日不照物”,直接引入了诗歌的主题,突显出光明的缺失,令人感到压抑。接着,诗人以“浮云在寥廓”描绘出一种空旷且孤独的意境,似乎在暗示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诗中“风涛吹黄昏”与“屋瓦更纷泊”构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黄昏的风涛加剧了屋顶的混乱,象征着在动荡中家庭的脆弱和不安。随后的“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引入了劳动者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
最后,诗的尾声“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灾难面前,普通人民的无助与绝望。整首诗以自然景象映衬人间疾苦,情感深沉而真实,展现出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间疾苦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与对未来的担忧。
“白日不照物”中“白日”指的是什么?
“妇子夜号呼”中“妇子”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蔡河”是指:
王安石的《白日不照物》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王安石更加强调自然与人世的对比,杜甫则在诗中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两者的抒情基调不同,王安石的诗歌更显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显得更为豪情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