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1:3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1:31:14
梦洞庭
作者: 释敬安 〔清代〕
昨夜汲洞庭,君山青入瓶。
倒之煮团月,还以浴繁星。
一鹤从受戒,群龙来听经。
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间醒。
昨夜我从洞庭湖中取水,青色的君山倒映在水瓶里。
把水倒出来煮成圆月,还能沐浴繁星。
一只白鹤从寺庙里飞来,群龙则聚集来听讲经文。
不知是谁忽然吹起笛子,把我从松林中唤醒。
释敬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在诗歌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该诗作于作者对自然与宗教哲思的沉思中,反映了他对人生、宇宙和精神追求的探索。
《梦洞庭》是一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诗作,通过对洞庭湖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的开头,“昨夜汲洞庭,君山青入瓶”,描绘了诗人从洞庭湖汲水的画面,君山的青色倒映在水瓶中,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珍视。接下来的“倒之煮团月,还以浴繁星”,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水与月亮、繁星的关系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一种浪漫而梦幻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鹤从受戒,群龙来听经”,则引入了佛教的意象,白鹤象征着超脱和纯净,而群龙听经则体现了对智慧的追求。这一部分突显了诗人对于宗教与自然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一句“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间醒”,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笛声的突如其来,打破了诗人沉浸于梦境的状态,象征着现实与梦境的交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生命、宗教和精神世界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宗教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宁静、和谐与思考的主题。
诗中提到的湖泊是什么?
a) 洞庭湖
b) 西湖
c) 太湖
答案:a) 洞庭湖
诗人梦中听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笛子
c) 古筝
答案:b) 笛子
诗中的“君山”象征什么?
a) 高洁与美丽
b) 财富与权力
c) 友谊与情感
答案:a) 高洁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