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

时间: 2025-05-23 17:21:41

诗句

扫白非黄精,轻身岂胡麻。

怪君仁而寿,未觉生有涯。

曾经丹化米,亲授枣如瓜。

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自此养铅鼎,无穷走河车。

至今许玉斧,犹事萼绿华。

(君曾见永州何仙姑得药饵之,人疑其以此寿也,故有丹化米、萼绿华之句,皆女仙事。

)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前生或草圣,习气馀惊蛇。

儒臞谢赤松,佛缚惭丹霞。

时时一篇出,扰扰四座哗。

清诗得可惊,信美辞多夸。

回车入官府,治具随贫家。

萍齑与豆粥,亦可成咄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7:21:41

原文展示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
作者:苏轼

扫白非黄精,轻身岂胡麻。
怪君仁而寿,未觉生有涯。
曾经丹化米,亲授枣如瓜。
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自此养铅鼎,无穷走河车。
至今许玉斧,犹事萼绿华。
君曾见永州何仙姑得药饵之,人疑其以此寿也,故有丹化米萼绿华之句,皆女仙事。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前生或草圣,习气馀惊蛇。儒臞谢赤松,佛缚惭丹霞。时时一篇出,扰扰四座哗。清诗得可惊,信美辞多夸。回车入官府,治具随贫家。萍齑与豆粥,亦可成咄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扫白并不是黄精,轻身又何必依赖胡麻呢?
我觉得君子仁爱而长寿,难道不曾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吗?
曾经用丹药化成米,亲自教导的枣也像瓜一样。
云蒸雾霭,如同楷书般飘渺,火熄灭了,雨水如同巴山般洒落。
从此养铅的鼎,无穷无尽地行走着河车。
至今许愿的玉斧,仍然在追求那萼绿的花。
君曾见永州的何仙姑得到了药饵,人们因此怀疑她的长寿,故诗中提到丹化米和萼绿华都是女仙的事。我本是三生的凡人,往昔一念之差。
前生或许是草圣,习气中仍惊动着蛇。
儒生的贫弱与谢赤松相比,佛教的束缚让我对丹霞感到惭愧。
我时常写出一篇诗,扰扰四座皆是喧哗。
清诗的确令人惊叹,美辞自然多受夸赞。
回到官府,治具随贫家,
萍菜和豆粥,也能成为美好的享受。

注释

  • 扫白:意为清扫白色的物品,可能指代心境的清净。
  • 黄精:一种中药材,常用于养生。
  • 胡麻:指胡麻油,古代人认为其有助于轻身。
  • 丹化米:指用丹药化成的米,象征长生不老。
  • 萼绿华:指美丽的花朵,象征高雅的追求。
  • 何仙姑:道教传说中的仙女,以其长寿和药术著称。
  • 草圣:指的是李白,因其诗才出众而被称为草圣。
  • 赤松:指道教人物谢灵运。
  • 丹霞:指道教中的丹药,象征长生与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文赋皆有极高成就,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融入个人生活经历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写于苏轼晚年,诗中表达了对长寿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苏轼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对仗和韵律美,内容上则融合了道教、佛教与儒家思想,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道理的追求。诗中通过对“长寿”的探讨,引发了对人生有限性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云蒸雾霭、火熄雨落,描绘了自然变化的美丽,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苏轼用“丹化米”与“萼绿华”的比喻,将修行与长生的主题与友人饮酒的场景相结合,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意境深远,层次丰富,体现了苏轼在面对人生和友谊时的哲学思考。诗中既有对历史与文化的回顾,也有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洞察力和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扫白非黄精: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扫去杂念。
  • 轻身岂胡麻:质疑依赖外物来追求轻身的道理。
  • 怪君仁而寿:感叹君子因仁德而长寿,体现出对道德的推崇。
  • 未觉生有涯:警示人们要意识到生命的有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手法,如“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长寿与丹药、花朵相联系,富有象征意义,表现了对长生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长寿、友谊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命有限性时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蒸:象征着变化与无常,表现了自然的神秘。
  • 丹化米: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萼绿华:象征着美好与高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黄精”是什么? A. 一种药材
    B. 一种食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饮品

  2. 诗中提到的“云蒸作雾楷”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无常
    D. 友谊的深厚

  3. “丹化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长生不老的追求
    C. 自然的变化
    D. 生活的平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同为苏轼所作,深入探讨人生哲理与情感。
  • 《庐山谣》: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但李白更为豪放,而苏轼则更显内敛与深思。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荷花 再赋七言 玉楼春 对竹思鹤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上郡守 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酬别杜二 巴岭答杜二见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字旁的字 恤功 八字旁的字 自愧弗如 醉命 缓歌缦舞 藏匿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心痒难揉 递迁 卝字旁的字 蝶粉蜂黄 同字框的字 勃结尾的成语 殷浩书空 谢家活计 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