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时间: 2025-04-26 12:09:03

诗句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谁能暂纵遣。

闵默愧前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9:03

原文展示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白话文翻译

即将到除夕时,我本该早早回家,却因公务耽搁。
我拿起笔来对着公文流泪,感叹这些被拘囚禁的人。
小人们忙着谋取食物,却在网中自甘堕落,不知羞耻。
我也迷恋这微薄的俸禄,因循守旧失去了归家的机会。
不必去论及贤人和愚者,大家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奔波。
谁能暂时放纵自己,内心却因未能修身而感到愧疚。

注释

  • 除日:指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 系中囚:指被拘禁的人,表达对囚徒的同情。
  • 糇粮:指小人们忙于获取食物。
  • 薄禄:指微薄的俸禄或收入。
  • 因循失归休:因循守旧,导致失去回家的机会。
  • 贤愚:指有才德的人和愚笨的人。
  • 纵遣:指暂时的放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画家和书法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屡遭贬谪,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除夕之际,苏轼因公务被困于都厅,未能如愿回家与家人团聚。诗中表达了对被囚者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同时揭示了社会中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普遍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苏轼对除夕夜的感慨,展现了一个身处官场的知识分子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即明确了时间节点——除夕,营造出一种即将团圆却又被迫滞留的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一句,流露出对被拘囚人员的深切同情,暗示着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思。接下来的“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揭示了在权力游戏中,许多小人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尊严。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引出“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即使身处官场,也难免感到愧疚和无奈。诗中对“贤愚”的探讨,实际是在提醒读者,世事无常,人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奋斗,最终的归宿都是对生命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除日当早归:表明时间紧迫,诗人有归家的愿望。
  • 官事乃见留:公务繁忙,无法如愿。
  • 执笔对之泣:面对公文,感到无奈和悲伤。
  • 哀此系中囚:对被囚禁者的同情。
  • 小人营糇粮:揭示社会底层小人为了生存而忙碌。
  • 堕网不知羞:暗指那些为了利益而丧失道德的人。
  • 我亦恋薄禄:诗人自嘲,自己也被微薄的俸禄所吸引。
  • 因循失归休:因循守旧,反而失去了回家的机会。
  • 不须论贤愚:强调大家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
  • 均是为食谋:生活的现实让人不得不去追求生存。
  • 谁能暂纵遣:内心的挣扎,渴望得到解脱。
  • 闵默愧前修:感到愧疚,反思自己的修养。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即将团聚的期盼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除夕象征着团圆,而被拘囚则象征着失去自由,反映社会的苦难。
  • 排比:通过多句的排比,强化社会的普遍性和无奈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人在面临生存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的关怀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除夕:象征团圆与希望。
  • 囚徒:象征失去自由和对社会的不满。
  • 小人:象征为生存而不择手段的人。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团圆的渴望
    • B. 对生存的反思
    • C. 对官场的赞美
    • D. 对自然的描绘
  2. “执笔对之泣”中的“对之”指代什么?

    • A. 孤独的人
    • B. 公文
    • C. 囚徒
    • D. 自己
  3. 诗中提到的“薄禄”指的是什么?

    • A. 高薪
    • B. 微薄的收入
    • C. 没有收入
    • D. 其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然而苏轼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强调对国家的愁苦。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苏轼及其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相关查询

台城路 前蜀主王建永陵 壬午 台城路 为熊封题金陵览古诗卷 台城路 言志 台城路 再柬梅姊 台城路 台城路 和雁邱词 台城路 台城路 阑干 台城路 惜花 台城路 四月廿四城东泛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蹙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包含滴的成语 知能 黍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方闻之士 月夕花朝 光前裕后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朱丝练弦 旡字旁的字 轮运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匸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栈货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包含嗽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