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经林逋旧居二首》

时间: 2025-04-26 03:28:50

诗句

修竹无多宅一区,先生曾此隐西湖。

诗言不喜书封禅,亦有余书补世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0

原文展示:

经林逋旧居二首 蔡襄 〔宋代〕

修竹无多宅一区,先生曾此隐西湖。 诗言不喜书封禅,亦有余书补世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西湖边,有一片不大的宅院,四周环绕着修竹,这里曾是林逋隐居的地方。他的诗中表达了对封禅之事的淡漠,但他的诗作却足以弥补世间文化的缺失。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竹:修长的竹子,常用来形容环境清幽。
  • 无多:不多,指数量不多。
  • 宅一区:一处住宅。
  • 先生:指林逋,宋代著名隐士和诗人。
  • 隐西湖:隐居在西湖边。
  • 诗言:诗中表达的意思。
  • 不喜书封禅:不喜欢写关于封禅的诗文。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
  • 余书:指林逋的诗作。
  • 补世无:弥补世间的不足。

典故解析:

  • 林逋:宋代著名隐士,以诗文著称,尤以隐居西湖边的梅花诗最为人称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字君谟,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书法亦颇具盛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游览林逋旧居时所作,表达了对林逋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其诗作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林逋旧居的描绘,展现了林逋隐逸生活的清幽与高洁。首句“修竹无多宅一区”,以修竹环绕的宅院形象,勾勒出林逋隐居地的宁静与简朴。次句“先生曾此隐西湖”,直接点明林逋的身份和隐居地点,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后两句“诗言不喜书封禅,亦有余书补世无”,则通过对林逋诗作的评价,表达了对林逋文学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价值的肯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修竹”和“无多”两个意象,描绘了林逋旧居的清幽与简朴。
  • 次句“先生曾此隐西湖”,直接点明林逋的身份和隐居地点,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 后两句通过对林逋诗作的评价,表达了对林逋文学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价值的肯定。

修辞手法:

  • 意象的使用:通过“修竹”、“无多”等意象,营造出清幽的隐居环境。
  • 直接陈述:通过直接点明林逋的身份和隐居地点,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林逋旧居的描绘和对林逋诗作的评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价值的肯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竹:象征清幽与高洁。
  • 无多:象征简朴与宁静。
  • 西湖:象征隐逸与文化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林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修竹”象征什么? A. 繁华 B. 清幽 C. 热闹 D. 荒凉

  3. 林逋的诗作主要弥补了什么? A. 政治的缺失 B. 军事的缺失 C. 文化的缺失 D. 经济的缺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林逋的《梅花》诗,展现了其隐逸生活和对梅花的独特情感。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赤壁赋》对比,展现不同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林逋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盼盼 吴城曲 白头翁 钟离春·钟离春 烽火辞 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 席上赋 祀蚕姑火龙词四章 其三 医师行,赠袁炼师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霹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风平浪静 登峰造极 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小心翼翼 车篷 马酪 商鉴不远 言字旁的字 毛里拖毡 抛头露面 魚字旁的字 陆陵 乱点鸳鸯谱 彐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