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1:59
火之龙兮,蛹以蛾,蛾以卵,卵复化,龙之神兮实多。惟龙之神兮,有大功于人。又杀身以成仁,徇道而忠益信。
火的龙啊,蛹变成了蛾,蛾又产下卵,卵又化为新生的蛹,这火的龙的神性实在是很多。只有火的龙的神性,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甚至为了成就仁德而牺牲自己,忠于道义,增益信仰。
杨维桢,元代著名诗人,字辅之,号靖节,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
《祀蚕姑火龙词》是杨维桢为蚕神而作,体现了他对农业生产和传统文化的尊重。蚕的养殖在古代是重要的经济活动,诗中通过火龙象征蚕的神秘力量和对人类的贡献。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蚕的生命循环,展现了火龙象征的深厚文化内涵。诗歌开头用“火之龙兮”引出蚕的神秘性,紧接着通过蛹、蛾、卵等意象,展现了蚕的生长过程,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同时,诗中提到“惟龙之神兮,有大功于人”,突出蚕对人类的贡献,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劳动的尊重。
在情感基调上,诗歌既有对生命的赞美,也有对自我牺牲的思考,表达了道德的追求与信仰的坚守。诗中最后一句“又杀身以成仁,徇道而忠益信”,不仅是对蚕神的礼赞,更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这种将自然现象与道德观念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歌围绕着蚕的生命循环展开,通过对蚕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道义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祀蚕姑火龙词》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火之龙”象征着什么?
“杀身以成仁”中的“成仁”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