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5:34
次韵省郎蔡彦文观潮长歌录呈吴兴贰守云间先生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舞海凤,跳天吴,八月十八壮观天下无。
蓬婆之山突兀眼前见,有如祖龙万铎来东驱。
婆留一箭气相敌,强弩不用三千夫。
云蜃成楼不可斩,火铁摇识谁能屠。
招潮小儿不畏死,面螯蹋浪心何粗。
榑桑烂,若木枯,革瓢古愤无时苏。
东维子,惊相呼,长风破浪未归去,一叶欲事寰瀛图。
冯谁之,一疋素,中有万里河汉乘吾桴。
在海上舞动的凤凰,跳跃在天空的吴地,八月十八的壮观场面真是无与伦比。
蓬婆山在眼前高耸,仿佛祖龙万铎正从东边驱来。
婆留以箭气来对抗,强弩不需三千士兵。
云中的蜃楼无法斩断,火铁之间又有谁能屠戮?
招潮的小孩们毫不畏惧,面对浪潮心中是何等粗犷。
烂榑桑,像枯木一般,古老的愤懑无时无刻不在甦醒。
东维子惊呼着,长风破浪还未归去,
一叶小舟正欲图谋海洋大图。
冯谁的船上,一片素帆,承载着万里河汉。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字子华,号云间,浙江人。因其诗风豪放、气势磅礴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此诗创作于观潮之际,正值八月中旬,正是潮水最为壮观的时候。诗人通过对潮汐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杨维桢的《次韵省郎蔡彦文观潮长歌录》以其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潮水的壮丽场景和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观潮的情景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诗中“舞海凤,跳天吴”的开头便引人入胜,生动地描绘出海上壮观的景象。接着,蓬婆山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高耸与雄伟,仿佛祖龙的气势从东而来,象征着潮水的奔腾与浩荡。
“招潮小儿不畏死”更是将人们的勇气与自然的威力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畏。整首诗不仅描写了潮水的壮观场景,更深层地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平衡与对抗。
整首诗通过描写潮水的壮观场景,展现了自然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诗中提到的“蓬婆之山”是指哪个地方?
“招潮小儿不畏死”中的“小儿”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诗中“云蜃成楼”是用来形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