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烽火辞》

时间: 2025-05-21 19:12:17

诗句

美人方一笑,烽火不须惊。

昨夜骊山下,西戎已结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12:17

原文展示:

美人方一笑,烽火不须惊。昨夜骊山下,西戎已结兵。

白话文翻译:

美人刚刚一笑,烽火就不必惊慌。昨夜在骊山脚下,西戎的军队已经集结。

注释:

  • 美人方一笑: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方”表示刚刚,刚刚一笑。
  • 烽火不须惊: “烽火”指的是战事或战斗的信号;“不须惊”意为不必惊慌。
  • 骊山: 指位于陕西的骊山,历史上与多次战争有关系。
  • 西戎: 西方的少数民族,指的是当时的敌国或敌军。

典故解析:

骊山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地点,曾经出现在许多诗歌和历史记载中。烽火是古代用来传递战斗消息的信号,常与战争紧密相关。这里的“西戎”指代敌人,表明诗人对战争的警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时局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美人的笑容作为对战争的反讽,表现出对战争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烽火辞》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开篇的“美人方一笑”构建了一幅美丽而温馨的画面,仿佛在此刻,所有的战争与纷扰都被美好的瞬间所暂时抚平。接下来的“烽火不须惊”则是对美好瞬间的一种对比,暗示着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安宁之间的矛盾。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对于战争的无奈,似乎即使是美好的笑容也无法掩饰即将来临的危险。

“昨夜骊山下,西戎已结兵”这两句则直接揭示出战事的紧迫感。骊山的提及不仅是地理的定位,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暗示着古往今来的战斗与牺牲。西戎的军队集结,意味着战争无法避免,尽管内心渴望安宁,但外界的威胁始终存在。

整首诗在流畅的音韵中,蕴含着对美好与战争的深刻思考,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美人方一笑:描写美人的笑声,传递出一种温柔与宁静的氛围。
  2. 烽火不须惊:即使外有战火,也因美人的存在而不感到恐慌。
  3. 昨夜骊山下:回忆昨夜的情景,为后面的战争预示埋下伏笔。
  4. 西戎已结兵:揭示了敌军集结的紧张态势,形成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美人与战争之间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
  • 暗示:通过“美人”的笑容暗示内心的平静,而“烽火”则暗示外界的动荡。
  • 意象:美人、烽火、骊山等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人和战争的对比,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无奈,反映出人们在动荡年代中对安宁的渴求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美人:象征着美好与和平,是心灵的慰藉。
  • 烽火:象征着战争与动荡,是外界的威胁。
  • 骊山: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战争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美人”象征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美好与和平
    C. 历史的遗忘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西戎”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渴望与追求。 (对/错)

答案:

  1. B
  2. 敌军或敌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探讨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生活与美好瞬间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烽火辞》 vs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涉及战争,但杨维桢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朋友的关怀与对战争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点绛唇 轻寒 点绛唇 月桂 点绛唇 花堤 点绛唇 点绛唇 雪中过味琴旧居 点绛唇 闺怨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鈇锁 遗世独立 丑态毕露 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庆礼 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髟字旁的字 救结尾的成语 噫呜流涕 反文旁的字 骑龙弄凤 辖统 采字头的字 疋字旁的字 爆跳如雷 食不糊口 乛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鸾姿凤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