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2:03
松竹贯寒暑,而梅时往来。不知姤复意,随人谩徨徊。
松竹在寒暑变换中常青,而梅花却是时隐时现。我不知道相遇的意义,随人随意地徘徊。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通常代表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还能绽放出花朵。松竹作为常青树木,象征着长寿和坚韧的品格。诗中提到的“姤”字,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相遇与思考。
魏了翁,字子元,号和靖,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公元1096年,卒年不详。他以诗词和散文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赏之际,借梅花的时隐时现,表达了对生命和相遇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渴望。
这首诗通过松竹和梅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常态与人心的变化。松竹在严寒与酷暑中始终如一,象征着一种坚定和不变的精神;而梅花的出现则是随机的,表现了生命中的偶然与不确定性。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人生就如同梅花般时隐时现,不知何时会与之相遇,令人感到无奈与徘徊。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深邃,给人以思考的空间,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偶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载酒寻梅》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松竹”象征的是:
诗中“梅时往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表现梅花的高洁与坚韧,但更强调了梅花在逆境中的生长与美丽。杜甫的《春望》则在描绘春天美好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与魏了翁的诗有共通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