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5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50:11
苏幕遮 为潘云赤悼亡
作者:沈谦 〔明代〕
篆烟微,花烛烂。
月缺花残,咫尺幽明判。
綷縩罗裙鬟髻乱。
似有如无,风静垂帘蒜。
梦无凭,愁不惯。
眉妩青颦,谁举梁鸿案。
遗挂尘生丝脆断。
菡萏鸳鸯,不合愁人看。
烟雾轻微,花烛摇曳,
月亮缺失,花儿凋残,
咫尺之间似乎分明又模糊。
绸缎裙子和发髻乱得不成样子,
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轻风静静地垂下帘子。
梦境没有凭借,忧愁难以承受,
眉头微微皱起,谁能再举起梁鸿的案?
遗留下的尘埃如丝般脆弱而断裂,
菡萏与鸳鸯,只让愁苦的人来观看。
作者介绍:沈谦,明代诗人,字子谦,号澹轩,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是沈谦为悼念已故的潘云赤所作,表现了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与惆怅,反映出明代社会对生死的思考。
《苏幕遮 为潘云赤悼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无尽追忆和深切哀痛。开篇的“篆烟微,花烛烂”便营造了一种缥缈的氛围,象征着生与死的交织,以及生活中那份短暂的美好。接下来的“月缺花残”更是直接点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如“绸裙”、“鬟髻”,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着逝去的青春与美好。诗人通过“似有如无”的描写,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与无法触及的痛楚。最后一联“菡萏鸳鸯,不合愁人看”则以象征的方式,指出即便是美丽的花朵和鸳鸯,也无法抚平人们的愁苦,展现了失去后的空虚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字句间流露出对亲人的无尽思念,背后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极具艺术魅力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月缺花残”用以比喻生命的短暂;“菡萏鸳鸯”则赋予了意象以情感,使得全诗充满了深情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的深切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惋惜与无奈,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梁鸿”是谁?
填空题:诗中“月缺花残”的意象象征着_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菡萏鸳鸯”代表了愁苦与美好的结合。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谦的此首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悼亡情感,后者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流露出对失去的遗憾与思念。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