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2: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2:35:37
苏幕遮
蒋士铨
画船游,明月路,古历亭虚,面面朱栏护。
百顷明湖三万户,如此良宵,一点渔灯度。
棹开时,香过处,说道周遭,荷叶青无数。
却被芦花全阁住,泛遍湖湾,不见些儿露。
在画舫上游玩,明亮的月光照在道路上,古老的亭子显得虚幻,周围的朱栏保护着它。
辽阔的湖面上有三万户人家,如此美好的夜晚,只有一盏渔灯闪烁着。
桨划动时,香气飘过的地方,四周的荷叶青翠无比。
然而芦花却将整个湖面挡住,泛满湖湾,看不见一点露水。
作者介绍:
蒋士铨,清代诗人,字仲明,号逸舟,江苏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清新自然,颇具情趣。
创作背景:
《苏幕遮》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湖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幕遮》是一首描绘夜晚湖景的诗,诗人在游览时,借助明月的照耀、古亭的幽静、湖面的广阔,营造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意境。诗的开头以“画船游,明月路”引入,生动展现了游船与明月交相辉映的美丽场景,带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百顷明湖三万户”的描绘,展示了宁静而广阔的湖面,仿佛能感受到夜空的浩瀚与湖泊的深邃。
诗中“如此良宵,一点渔灯度”更是点明了美好夜晚的主题,渔灯的微光在湖面上闪烁,给人一种安宁和温馨的感觉。随着诗的推进,香气、荷叶、芦花等元素的加入,使得整个画面更为丰富,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诗的最后却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却被芦花全阁住”,这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某种隔阂,尽管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但却无法完全接触和拥有。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夜晚湖景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宁静的湖面上感受到的美好,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画船游,明月路”中的“明月”所传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百顷明湖三万户”中“百顷”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渔灯”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