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6:0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6:00:12
何日山中,真结三间茅屋。
更周遭千章山槲。
客稀睡足。人幽影独。
映虚窗晚峰添绿。
抱膝无营,并绝周妻何肉。
有春畦芹香堪斀。
松声谡谡。溪声续续。
问从游白鸥苍鹿。
何时我能在山中,真正搭建三间茅屋?
周围环绕着成千上万的山槲。
客人很少,我安然入睡,独自享受清幽的夜晚。
映入窗前的是晚霞下的青翠山峰。
抱膝而坐无所事事,忘却了周围的世俗纷扰。
春天的菜畦里散发着芹菜的香气。
松树的声音轻轻摇曳,溪水的声音潺潺流淌。
我问那在空中游玩的白鸥和苍鹿,它们的去处何在?
作者介绍:王士禄,清代诗人,生于官宦家庭,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山中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这首《风中柳 山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描绘的山中环境,茅屋的安静,以及周围的自然声响,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山居图。通过“何日山中,真结三间茅屋”开头,诗人直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的渴求,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客稀睡足,人幽影独”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的孤独与沉思,客人稀少意味着世俗的喧嚣远离,诗人得以享受独处的时光。接着,诗人通过“映虚窗晚峰添绿”的描绘,展现了夕阳下的山景,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同时也引发了对自然的感慨。
“抱膝无营,并绝周妻何肉”则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诗人通过这种自我解脱,强调了对于内心平和的追求。而“松声谡谡,溪声续续”则通过声响的表现,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美妙与和谐,给人一种听觉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沉静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山中隐居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何日山中,真结三间茅屋”的意思是?
“客稀睡足”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松声谡谡,溪声续续”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王士禄的《风中柳 山志》在隐逸生活的描绘上更加细腻,展现了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禅意的深远。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