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时间: 2025-04-24 19:29:41

诗句

七十馀年真一梦。

朝来寿斝儿孙奉。

忧患已空无复痛。

心不动。

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

中年禅味疑天纵。

石塔成时无一缝。

谁与共。

人间天上随他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29:41

原文展示: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作者:苏辙

七十馀年真一梦。
朝来寿斝儿孙奉。
忧患已空无复痛。
心不动。
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
中年禅味疑天纵。
石塔成时无一缝。
谁与共。
人间天上随他送。


白话文翻译:

这七十多年的生活就如一场梦。
今天早上,儿孙们奉上寿酒。
忧愁和痛苦早已消散无踪。
我的心依然平静。
在这里,生活的重担仍然是千钧之重。

年轻时的文章供人世间所用;
中年时的禅意让我对天命产生疑惑。
如今石塔已然竖立,没有一丝缝隙。
与我一同分享的人,
人间和天上都随缘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寿斝:祝寿用的酒杯。
  • 千钧重:形容责任重大。
  • 禅味:一种禅宗的思想和境界。
  • 石塔:石制的塔,象征着坚固和永恒。

典故解析:

  • "七十馀年真一梦":表达人生短暂,时光飞逝的感慨。
  • "石塔成时无一缝":形容人生经历的完整与无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反思阶段。经过多年风雨,他对人生的感悟愈加深刻,特别是在祝寿的场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开头一句“七十馀年真一梦”便道出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对于即将到来的祝寿场景,作者虽有儿孙相伴,但他内心的平静与淡然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通过对“忧患已空无复痛”的描写,苏辙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痛苦的释怀,也体现了他对现状的接受与感恩。

接下来的“早岁文章供世用”,则是对自己曾经努力的回顾,语气中不乏自豪。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愈发深入,尤其是“中年禅味疑天纵”,道出了他对命运的思考与质疑,体现了深邃的禅意。石塔的意象则象征着时间的积淀与生命的稳固,最终与“人间天上随他送”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终归归宿的释然。

整首词清新自然,言辞简练,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与情感,展示了苏辙作为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十馀年真一梦:人生如梦,暗示时间流逝的无情。
  2. 朝来寿斝儿孙奉:儿孙来祝寿,体现家庭的温暖与亲情。
  3. 忧患已空无复痛:痛苦已经消失,表现内心的平静。
  4. 心不动:心境安宁,未受外物影响。
  5. 此间自有千钧重:生活的责任依然重大,反映出生活的厚重感。
  6. 早岁文章供世用:年轻时的努力为社会贡献,充满自豪感。
  7. 中年禅味疑天纵:中年时对人生的思考与怀疑,显示出哲理的深度。
  8. 石塔成时无一缝:人生经历的完整与无悔,象征生命的坚韧。
  9. 谁与共:在此时此刻,能够一起分享的人是多么珍贵。
  10. 人间天上随他送:生命的归宿,超越尘世,回归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强化了时间的无常。
  • 对仗:如“忧患已空无复痛”和“心不动”,体现了词的工整与美感。
  • 意象:石塔象征着经历与坚韧,增添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的沉思,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对家庭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释然。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个体的智慧,也触动了人们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生的虚幻与短暂。
  • 寿斝:象征家庭的温暖与祝福。
  • 千钧重:象征生活的沉重与责任。
  • 石塔:象征坚韧与经历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七十馀年真一梦”中“梦”字的含义是?

    • A. 真实的经历
    • B. 人生的虚幻
    • C. 美好的理想
  2. 诗中“心不动”指的是?

    • A. 心情激动
    • B. 内心平静
    • C. 对事物的无感
  3. 苏辙的词风格怎样?

    • A. 豪放激昂
    • B. 清新自然
    • C. 复杂晦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更强调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的豪情。
  • 李白《将进酒》:表现了对人生及时行乐的态度,风格更为豪放。

通过对比,苏辙的作品更显内敛与哲理,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苏辙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资料可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苏辙及其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韶卿子善有约不至子静亦归桐庐与景云饮瀑下作 九日在迩索居无聊取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赋七诗以自遣 其三 九日独登城上台感怀寄兄长 其三 九日奉呈同僚四绝句 九日奉呈同僚四绝句 九日 九日次寿州 九日寄昌龄弟 其一 九日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傒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知足常足 自反无愧 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臧仓小人 默口 于归之期 凵字底的字 拱揖指挥 卜字旁的字 骗害 攴字旁的字 钧天之乐 一望而知 崇洋媚外 血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