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54
无梦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老眼花前闇,春衣雨后寒。
旧诗多忘却,新酒且尝看。
拙定于身稳,慵应趁伴难。
渐销名利想,无梦到长安。
诗中描绘了作者年老视力衰退,面临春寒和雨后的寒意。他对过去的诗作已经多忘却,唯有新酒可以品尝。虽然自己有些笨拙,但却能保持稳重,懒散的状态也难以伴随他。随着对名利的想法渐渐淡化,他已无梦可寻,无法再到达长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而著称,诗作涵盖了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白居易的诗风清新明快,情感真挚,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作品广为人知。
《无梦》是白居易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名利的思考和感悟。在晚年的岁月里,他对名利的追求逐渐淡化,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真实。长安作为诗中的象征,代表着理想和追求,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感受到理想的遥不可及。
《无梦》是白居易对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中展现了他在晚年时的孤独与淡泊。开篇“老眼花前闇”以直白的语言自述年老视力衰退,立即引起读者的共鸣,表现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接下来的“春衣雨后寒”,则通过季节变化反映内心的寒冷和孤独,春天的寒意与人情的冷漠交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旧诗多忘却,新酒且尝看”则表达了对过去创作的淡忘与对生活新事物的尝试,显示出一种对生命的豁达态度。在面对生活的无常时,诗人选择了欣然接受,宁愿品尝新酒,也不愿沉迷于旧诗的回忆。这种对生活的从容和对时间流逝的淡然,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随着“渐销名利想,无梦到长安”,白居易的内心世界愈发明晰,他逐渐抛弃了对名利的追求,反而对人生的梦想感到无望。长安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理想与追求的终点。诗人用“无梦”来总结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理想的放下与释然。这种情感的递进,令人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积累。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充满了对人生态度的哲学性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在晚年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展现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从容,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示了一种超脱与明悟的生活态度。
“老眼花前闇”中的“老眼”指的是:
A. 年轻人的眼睛
B. 老年人的眼睛
C. 动物的眼睛
D. 孩子的眼睛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
A. 乡村
B. 理想与追求
C. 家庭
D. 财富
“新酒且尝看”表达了作者的:
A. 对过去的追忆
B. 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C.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D. 对名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