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1:04
《石门洞》
作者:王孝严 〔宋代〕
天下洞天三十六,玄鹤洞天一仙谷。
两山对峙一如门,深崖百丈垂飞瀑。
青牛往矣不复见,白云空锁故山麓。
奇哉胜地得人胜,至今俗客来忘俗。
向来我实劳梦想,一旦登临快心目。
寻师访道语未罢,扶藜上朝玄水渌。
九天云绽漏上雨下鲜雨,一沼波翻溅琼玉。
亭高喷雪逼人寒,地冷风霜满空蔌。
老龙底事不知倦,雷泽千年无断续。
必是分潢天上来,便欲穷源驾黄鹄。
康乐曾登最高处,谪仙几向岩前宿。
壁间禅压已有诗,想见思泉倾万斛。
安得前人不道句,更与羲仙醉时读。
千峰如峡苍波束,二十四滩犹箭速。
转头溪风一棹寒,但效双凫到山曲。
天下有三十六个洞天,玄鹤洞天是其中一处仙境。
两座山峦对峙,犹如一扇大门,深崖百丈,瀑布垂直飞落。
青牛已去,再也无法见到,白云空锁住故乡的山麓。
奇妙的胜地让人陶醉,至今世俗的游客在此忘却尘世烦恼。
我曾为理想而苦恼,但一旦登上这里,心中快意无比。
寻访师长求道的言语尚未结束,扶着拐杖朝着清澈的水面走去。
从九天上洒下细雨,池塘的波纹溅起如琼玉般的水花。
亭子高耸,喷洒着雪花般的寒气,大地冰冷,风霜满空。
老龙对此事似乎从不感到厌倦,雷泽千年间不断涌动。
这必是从天上分流而来的灵气,想要穷其源头,驾驭仙鹤。
康乐曾经登上最高处,谪仙也曾在岩前宿住。
墙壁间的禅意早已有诗,想象泉水倾泻,成千上万的酒杯。
盼望前人能留下佳句,更与羲仙一起陶醉吟诵。
千峰如峡,苍波如束,二十四滩仍然犹如箭矢飞速。
转头溪风一划,寒意袭来,便如双凫轻盈滑向山曲。
王孝严,字子贞,号东山,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词风格受道教思想影响,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超脱世俗和追求理想的情怀。
《石门洞》创作于王孝严游历自然胜地时,受到大自然的启发,表达了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与向往,反映了他渴望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石门洞》是一首充满灵气和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崇敬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三十六洞天”和“玄鹤洞天”,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描绘,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与追求。两座山峦如同大门,象征着开启了通往理想世界的入口,深崖百丈的飞瀑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在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呈现出青牛、白云等意象,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过往的怀念与思索。青牛不复见,白云锁故山,既是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反思。诗人在此地感受到的“快心目”,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享受,更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抒情性。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比与呼应,强调了在自然中寻找归属感的愿望,表现出诗人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寻求内心自由的情感。
选择题:王孝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青牛”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中提及的“老龙”是对自然力量的拟人化表现。(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