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1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11:20
我本湖漘一漫郎,生来住处波茫茫。
时寻画舸破烟水,菰蒲满路荷花香。
一川窈窕诧红蓼,两岸芦苇明秋霜。
船头鸥鸟日来往,溪上风月相迎将。
一行作吏便相失,合眼灵运春池塘。
纷纷雁鹜实可厌,纸尾姓字随低昂。
簿书终是俗人甚,江湖到了难相忘。
公余赖有数椽在,疏棂两行如船装。
不知风波世路险,稳著万斛随风樯。
人生短篷何日近,向来苕霅今括苍。
江山转柁千万里,故人两地遥相望。
谁能为我幻竹叶,顷刻泛宅归沧浪。
只凭平生气湖海,随所寓处为艅艎。
夜寒满载明月窗,北风打头人不忙。
动来况自不如静,悔吝不到虚舟傍。
胸襟五湖与三江,是中莫测谁望洋。
直须唤取李郭辈,相与共泛无何乡。
我本是湖边的一个闲散人,生来就生活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
我时常寻找那画舸在烟水中漂浮,满路菰蒲和荷花的香气。
一条河流的柔美让我惊艳,岸边的芦苇在秋霜中显得明亮。
船头的鸥鸟日复一日地往来,溪上的风与月光相互迎接。
一旦我做了官,便和老朋友失去联系,闭眼感受那春天的池塘。
纷纷的雁鹜真让人厌烦,纸上的名字随风而起落。
簿书终究是俗人所为,江湖漂泊让我难以忘怀。
公余时光,幸好有几间小屋,窗棂稀疏如同船装。
我不知道风波世路的险恶,惟有稳稳地停靠在万斛的帆船上。
人生短暂,何时才能靠近?往日的苕霅如今已是括苍。
江山变化了千万里,故人却在两地遥遥相望。
谁能为我幻化竹叶,片刻之间让我归回沧浪?
只凭我平生的心态,随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我的船。
夜寒之时,明月洒满窗台,北风迎面而来,我却不急。
动来相比静,悔恨无能为力,只能在空舟旁徘徊。
胸怀五湖与三江,谁能在这其中预见海洋的深邃?
我只需召唤李白与郭沫若,与我共泛无尽的乡愁。
王孝严,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舫斋》创作于王孝严在湖边的生活时光,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舫斋》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以湖边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事的感慨。诗的开头,王孝严以“我本湖漘一漫郎”自我定位,强调了自己与湖水的亲密关系,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接下来,他描绘了水面上朦胧的船影和岸边芬芳的荷花,营造出一种闲适而恬静的生活氛围。
随着诗意的推进,王孝严逐渐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他提到官场的纷扰与人际关系的疏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失落。诗中反复出现的“江湖”二字,象征着他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王孝严通过“谁能为我幻竹叶,顷刻泛宅归沧浪”一语,表现出对归宿感的追寻,渴望在浩瀚的湖海中找到一处心灵的栖息之所。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充分体现了王孝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失望,以及对故友的思念。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每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江湖”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李白和郭沫若是谁?
《舫斋》与李白的《庐山谣》在主题上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孝严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