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3:39
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幰。
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
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
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翠巘。
余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
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
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
这首诗的意思是:酴醾花不与春天争艳,孤独地在最晚开放。青蛟(青龙)在玉石上游走,羽毛的覆盖下闪烁着珠光。它并不需要浓妆艳抹,自有清香飘散很远。吴宫的阙楼显得凄凉,红颜花粉埋没了旧苑。直到现在,在细微的月夜里,笙箫声传来翠峦之上。我的美丽融入了这花中,千年之后依然清雅婉约。怪只怪你总是不归,定是被这花吸引住了。昨夜的雷雨恶劣,花已凋零,你应该也该回来了。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苏州人。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酴醾花的意象体现了他对高洁人生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诗通过酴醾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高洁和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酴醾花的生长特性使其成为了孤独与高洁的象征,诗人借此花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中描绘的景象如青蛟、羽盖、珠光等,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恬淡的氛围,仿佛让人能感受到那种淡淡的香气和宁静的夜晚。
对比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怪君呼不归”引出了对友人的思念,暗示着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惜别。整首诗情致优雅,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的哲思,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淡泊与清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酴醾”象征高洁)、拟人(花香自远)、对仗(“青蛟走玉骨”与“羽盖蒙珠幰”)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酴醾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丽
B. 高洁
C. 春天
诗人为何感叹“怪君呼不归”?
A. 因为友人未归
B. 因为花凋谢
C. 因为天气恶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