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同州田长史》

时间: 2025-05-11 02:06:47

诗句

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

莫怪出城为长史,总缘山在白云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2:06:47

原文展示

寄同州田长史
王建

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
莫怪出城为长史,总缘山在白云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同州田长史的思念。诗中提到,虽然耳边常常听到好话,但内心却感到空虚;不能见到诗人,眼中总是空荡荡的。诗人并不怪罪田长史要出城任职,主要是因为他心中所思的那座山,正好藏在白云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除了。
  • 耳常聋:耳朵常常听不见,指内心的空虚感。
  • 不见:看不见,指未能见到心中所思之人。
  • 长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文书和日常事务。
  • :因为。
  • 山在白云中:比喻事情或人处于遥远的地方,难以接近。

典故解析

  • 长史:指的是古代的官职,通常负责管理地方的政务与文书。
  • 白云: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隐逸和高远的理想,也可以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子华,唐代诗人,出身于中下阶层,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生活、自然与人情,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建在寄给同州田长史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某种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寄同州田长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耳边好话的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空虚。诗的开头“除听好语耳常聋”展示了诗人对外界美好言语的麻木感,似乎无论周围的人如何赞美,他的内心始终无法得到满足。而“莫怪出城为长史”则表达了一种理解与包容,虽然田长史因工作离开,但诗人并不责怪,反而是因为心中有一种更深的思念与牵挂。

诗的结尾“总缘山在白云中”则将思念的对象提升到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远在山中的人,仿佛是被白云遮掩,难以触及。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也反映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除听好语耳常聋:即使耳边听到很多美好的言辞,但内心仍然感到空虚。
  2. 不见诗人眼底空:看不见心中想念的人,让人感到眼前一片空白。
  3. 莫怪出城为长史:不怪田长史因公事离开,表达理解。
  4. 总缘山在白云中:因为思念的人处在高远的地方,难以相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高山,与白云相结合,展现出一种遥远而渺小的感觉。
  • 对仗:诗中前后句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耳聋与眼空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突显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耳聋:象征内心的困惑与空虚。
  • 白云:象征遥远的理想与无法触及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建的《寄同州田长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与孤独
    B. 思念与理解
    C. 赞美与欣赏

  2. 诗中提到的“长史”是什么职位? A. 将军
    B. 管理文书的官职
    C. 学者

  3. 诗中“山在白云中”所象征的含义是什么? A. 美好生活
    B. 难以企及的理想
    C. 朋友的离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建的《寄同州田长史》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王建的诗更显得细腻而含蓄,而杜甫则带有更多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崔兴宗写真咏 寄荆州张丞相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送李判官赴东江 阙题二首 赋得秋日悬清光 早秋山中作 答张五弟 辋川别业 田园乐七首·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匕字旁的字 进致 蹉跎岁月 必开头的成语 搜阅 食褐 捐本逐末 束手就缚 长斋礼佛 包含噫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犬马之齿 小暄 铢开头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耒字旁的字 气吞虹蝩 包含猗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