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0:17
微雨洒高林,尘埃自萧散。
耿耿心未平,沉沉夜方半。
独惊长簟冷,遽觉愁鬓换。
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
细雨洒落在高大的树林上,尘埃悄然消散。
我心中郁结未解,夜色沉沉才过了一半。
我独自惊觉长长的竹席冰冷,突然意识到愁苦使我的鬓发已悄然变白。
在这样的夜晚,谁能不感叹,心中满是惆怅?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出生于江南,曾任职于朝廷。其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常描写山水风景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孤独与忧愁,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雨夜感怀》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在细雨中的独自感受与内心的愁苦。开头的“微雨洒高林”以自然景象引入,细雨和高林的描绘营造了宁静的氛围。然而,诗人内心的情感却与这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耿耿心未平”道出了他内心的烦闷与挣扎。
随着诗句的推进,夜色的沉重感愈发明显,“沉沉夜方半”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等待,夜还未结束,心中却已满是愁苦。接着,诗人通过“独惊长簟冷”表明了他对现实的惊觉,长长的竹席带来的冷意让他感到无比孤单。
最后一句“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苦闷的共鸣,暗示在这样的夜晚,谁又能不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意象的结合,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内心的忧愁,借助细雨夜晚的意象,传达了孤独、思乡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