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题三绝句云》

时间: 2025-04-27 05:30:25

诗句

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

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

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30:25

原文展示:

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
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
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


白话文翻译:

就像是在干燥的土地上折断的芙蓉,仿佛是把芍药抛在高枝上。
云雾遮掩,水流隔断,世人无人知晓,只有南宾的太守才懂得。
花红似燕子的翅膀,细腻如粉,令人心痛的美物没有片刻的停留。
山中风起,无固定时节,明天再来是否还能见到?
我已为花落在荒凉的岩石底下而忧愁,又为根扎在乱石间而后悔。
几次想要移植,却总是无法做到,天意让我被抛弃在深山中。


注释:

  • 芙蓉:指芙蓉花,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或花朵的娇艳。
  • 芍药:一种花,花色丰富,香气芬芳。
  • 南宾太守:南宾是地名,太守是地方官员,指代对花木有情的人。
  • 燕支:燕子的翅膀,形容花色鲜红。
  • 须臾:片刻、短暂的时间。
  • 天教:天意、命运的安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关注民生,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尤其在《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作品中展现出其深厚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花木的喜爱及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描绘的木莲树与个人的情感经历相结合,体现了他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和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木莲树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诗的开头将木莲树比作折断的芙蓉和抛出的芍药,形象地展现了它的美丽与脆弱。接着,诗人感叹无人识得这美好的植物,只有南宾太守一人能懂得其价值,这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忽视与遗忘。

“红似燕支腻如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木莲树的花色,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痛惜。接下来,诗人转向对命运的思考,“山中风起无时节”,暗示自然环境的无常与不可捉摸,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忧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花落的惋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虽然有移植的愿望,但却无可奈何。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如折芙蓉栽旱地:将木莲树比作折断的芙蓉,暗示其美丽与脆弱。
  2. 似抛芍药挂高枝:把芍药比作树上盛开的花,形容其高贵和不易被人识别。
  3. 云埋水隔无人识:自然环境的遮蔽,使得美好的事物无人认知。
  4. 唯有南宾太守知:只有南宾的太守能理解这种自然之美,显现出人与环境的隔阂。
  5. 红似燕支腻如粉:形容花色鲜艳,细腻如粉,传达出对美的赞美和珍惜。
  6. 伤心好物不须臾:对美好事物的短暂感到惋惜。
  7. 山中风起无时节:自然的变化无常,暗示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8. 明日重来得在无:对明天能否再见到木莲树的忧虑。
  9. 已愁花落荒岩底:忧愁花落后的凄凉景象。
  10. 复恨根生乱石间:对根扎在乱石间的不满和遗憾。
  11. 几度欲移移不得:想要移植却无法实现的无奈。
  12. 天教抛掷在深山:认为命运让自己孤独地被抛弃在深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木莲树比作芙蓉和芍药,增强了图像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出现的对仗工整,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与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莲树: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芙蓉、芍药:象征美丽与高贵。
  • 南宾太守: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理解与珍惜。
  • 山中:象征孤独与隔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木莲树”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幸福

  2. 诗中提到的“南宾太守”象征着什么? A. 田园诗人
    B. 对美的理解者
    C.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人
    D. 逃避现实的人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月下独酌》李白:表达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对社会的关注上有相似之处,但白居易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现实与苦难。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题钱仑仙㸐烛修书图 送陈岱云出守吉安 酬岷樵 六月二十八日大雪冯君树堂周君荇农郭君筠仙方以试事困于场屋念此殆非所堪诗以调之 喜筠仙至即题其诗集后 读李义山诗集 送梅伯言归金陵 赠梅伯言 其二 赠梅伯言 其一 夜直苦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印奁 金相玉映 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中州韵 包含赋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钱井经商 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狼戾不仁 镸字旁的字 踵事增华 暗室求物 列第 王字旁的字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竹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