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31
明招杂诗四首
作者:吕祖谦
前山雨退花,余芳栖老木。
卷藏万古春,归此一窗竹。
浮光泛轩槛,秀色若可掬。
丰腴当夕餐,大胜五鼎肉。
全诗翻译:
前面的山雨刚刚停歇,花儿在涓涓细雨中显得更加娇艳,余香依旧在老树上徘徊。
春天的美好景象被卷藏起来,归于我这一扇窗外的竹林之中。
阳光的倒影在窗台上泛动,秀丽的色彩似乎可以用手去抓取。
丰腴的菜肴正适合晚餐,比起五鼎美味的肉菜更让人满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万古春”可以理解为古代诗人对春天永恒的向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五鼎肉”则常用来形容丰盛的美食,出自古代的烹饪文化,常代表奢华的生活。
作者介绍:
吕祖谦(1190-1260),字子默,号东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透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面对外敌入侵和社会动乱,他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吕祖谦的《明招杂诗四首》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描绘的山雨、花香、老木,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前山的细雨带来的是花朵的娇艳和树木的余香,表现出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接着,诗人通过“卷藏万古春”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的永恒与美好,似乎一切美好都凝聚在他窗外的竹林中,形成了一个静谧的庇护所。
“浮光泛轩槛,秀色若可掬”则通过光影的流动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阳光透过窗户洒入室内,似乎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触手可及,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最后一句“丰腴当夕餐,大胜五鼎肉”更是以食物的丰盛来比拟内心的满足,显示出诗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出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前山雨退花,余芳栖老木。
描述了雨后的山景,花朵在雨水中愈加娇艳,花香依旧留在古老的树木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自然的氛围。
卷藏万古春,归此一窗竹。
指将永恒的春天卷藏于窗外的竹林中,表达了一种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珍惜。
浮光泛轩槛,秀色若可掬。
光影在窗台上浮动,色彩美丽,仿佛可以用手抓取,生动地描绘了光与色的交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
丰腴当夕餐,大胜五鼎肉。
诗人将丰盛的菜肴比作五鼎的美味,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强调精神上的富足。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质朴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前山雨退”指的是什么时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丰腴当夕餐”中“丰腴”指的是什么?
A. 贫乏的食物
B. 丰盛的食物
C. 清淡的食物
D. 过期的食物
诗人通过窗外的竹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B. 对山水田园的向往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人际关系的疏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吕祖谦与王维的比较
吕祖谦的诗重在对自然细致的观察与内心的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融入了佛教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相似,但在情感表达和意境上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