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21:2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1:23:55
经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
我在这座塔下走过了多少个春秋,每次都遗憾没有机会爬到塔顶。今天终于明白了,站在高处是多么危险,不如回到那旧时的林丘安静地卧着。
六和塔位于杭州,是宋代著名的古塔。它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还承载了许多文化与诗歌的灵感。诗中提到的“高处险”,可以看作对人生哲理的反思,表达了一种对高处的向往与对平静生活的珍惜。
郑清之,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六和塔下的游览之时,表达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感悟,以及对高处与平静生活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逐渐意识到物质追求的危险,反而向往简单的生活。
这首《咏六和塔》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用“经行塔下几春秋”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作者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塔下走过了许多个春秋,虽然有着对攀登的渴望,但却因“每恨无因到上头”而感到遗憾,这种情感反映了人生中常常存在的机会与选择的错失。
接着,诗人通过“今日始知高处险”揭示了对高处的深刻理解,原本对高处的向往,经过多次思考后,意识到高处的危险与孤独。此时,诗人将目光转向“旧林丘”,这不仅是对过去宁静生活的怀念,更是对内心安宁的渴望。通过对比,作者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反思,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由渴望到释然的转变,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既有对六和塔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选择的犀利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熟虑。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高处的向往与对平静生活的珍惜,体现了人们在追求事业与内心安宁之间的冲突与选择。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高处险”意味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