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5:27
庐陵之文忠,前欧而后周。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予尝遡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这首诗赞美了庐陵的文忠(即周文忠),指出他在书法上既受到了欧阳询的影响,又融入了周昉的风格。他的笔法可以追溯到传统,欧阳询的笔力刚劲,周昉的笔法柔和。如果内心真是这样,外在的形式又怎能追求呢?我曾经逆流而上,来到平原的渡口,望见那两座典雅的楼台。
岳珂(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文忠,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注重书法和诗歌艺术的结合。
《周文忠宝眷帖赞》创作于岳珂对周文忠书法的赞美与思考之时,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溯。
这首诗通过对周文忠的书法风格的描写,展示了岳珂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的开头直接点出周文忠的身份,强调了他在书法上受到了欧阳询和周昉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诗中“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一句,既展现了周文忠书法的力量和柔和并存的特质,又反映了他对书法技巧的独到见解。
接着,诗人提出“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强调内心真实的感受比外在形式更为重要。这一观点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内在修养的重视。
最后,诗人以“予尝遡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作为结尾,寓意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与景仰,尤其是向往那些书法艺术的高峰。这一意象丰富了全诗的意境,使得整首诗在赞美的同时,传达了岳珂对书法的敬仰与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整首诗表达了对周文忠书法艺术的赞美,强调了内心真实感受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周文忠受到了哪两位书法家的影响?
诗中提到的“苟内心之是似”表达了什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