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时间: 2025-07-12 02:41:03

诗句

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群。

名接天庭长景色,

气连宫阙借氛氲。

悬池的的停华露,偃盖重重拂瑞云。

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捧明君。

莫比冥灵楚南树,

朽老江边代不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2:41:03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作者: 张说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清都众木总荣芬,
传道孤松最出群。
名接天庭长景色,
气连宫阙借氛氲。
悬池的的停华露,
偃盖重重拂瑞云。
不借流膏助仙鼎,
愿将桢干捧明君。
莫比冥灵楚南树,
朽老江边代不闻。

白话文翻译:

在清幽的山林中,各种树木都在争相吐露芬芳,
而那孤独的松树却显得格外出众。
它的名声传到天庭,永远保持着美丽的景色,
它的气息连同宫阙的云雾交融在一起。
在悬池边,露珠轻轻停留,
松枝重重地拂动着瑞云。
我不需要流膏来助力仙鼎,
只希望将这松树的枝干捧给明君。
不要和冥界那楚南的树相提并论,
那边的老树早已朽烂,世人却无人问津。

注释:

  • 清都: 指代清幽的地方,象征自然之美。
  • 荣芬: 指花木的香气。
  • 孤松: 指孤独的松树,象征高洁与独立。
  • 天庭: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代表高雅。
  • 悬池: 指悬挂的池子,可能是指华丽的景象。
  • 流膏: 仙人用以炼丹的液体,象征神秘的力量。
  • 桢干: 指松树的树干,象征高洁的品格。
  • 冥灵: 指冥界的灵魂,暗喻无声无息的存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冥灵楚南树”可能指代楚国的灵魂与古老的树木,反映出诗人对孤独与高洁的松树的赞美,以及对世俗腐朽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唐代诗人,字公度,号逸人,擅长五言律诗及古体诗,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是张说应蔡起居之邀所作,表达了对高洁松树的赞美,借以寄托对明君的忠诚与愿望,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是一首以松树为主题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开篇便描绘了清幽之地的景象,众多树木争相吐露芬芳,松树则以其独特的姿态脱颖而出,象征着孤独而高尚的品格。诗人通过“名接天庭长景色”,展现了松树的美丽与高贵,进一步引出与皇权的联系,表现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悬池的的停华露,偃盖重重拂瑞云”描绘了松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人希望将松树的精神捧给明君,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君主的期待。

最后两句则对比了冥界的树木与松树的高洁,突出了松树的孤独与不被世俗所动摇,寓意深刻,给人以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都众木总荣芬: 描绘清幽环境中树木的繁盛,象征自然的美好。
  • 传道孤松最出群: 赞美孤松以其独特的姿态出众,强调其高洁。
  • 名接天庭长景色: 松树的名声传到天庭,象征其崇高的地位。
  • 气连宫阙借氛氲: 松树的气息与宫阙的氛围相连,表现出其非凡的气质。
  • 悬池的的停华露: 描绘悬池边的露珠,渲染环境的清新。
  • 偃盖重重拂瑞云: 松树的枝叶轻拂云彩,表现出松树的灵动。
  • 不借流膏助仙鼎: 表达诗人不依赖外力,愿意以松树的精神支持国家。
  • 愿将桢干捧明君: 诗人希望将松树的品德奉献给明君,表明忠诚。
  • 莫比冥灵楚南树: 不要与冥界的腐朽树木相提并论,强调松树的独特与高洁。
  • 朽老江边代不闻: 江边的老树早已腐朽,暗示世俗的无知与遗忘。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将松树与明君的联系,表达理想与忠诚。
  • 拟人: “轻拂瑞云”赋予松树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使其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对理想政治的期待,反映出士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切,是对腐朽现实的深刻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 象征高洁、坚韧与独立。
  • 清都: 代表自然之美与宁静。
  • 宫阙: 暗示权力与理想政治。
  • 露珠: 表达清新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孤松”象征什么? A. 高洁与独立
    B. 腐朽与衰老
    C. 普通与平凡
    答案: A

  2. “清都”指代什么样的环境? A. 烟雾弥漫
    B. 清幽自然
    C. 纷繁复杂
    答案: B

  3. 诗人希望将松树的品质奉献给谁? A. 明君
    B. 文人
    C. 普通百姓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但侧重于高远的壮阔景象,与张说的孤独松树形成对比。
  • 杜甫的《望岳》:展现了对伟大山河的感慨,与《遥同蔡起居偃松篇》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送德迈道人之豫章 送李著作之汉阳 送清道人归西山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 抛球乐辞二首 京使回自临川得从兄书寄诗依韵和 赠浙西顾推官 又和游光睦院 送刘司直出宰 陪郑王相公赋筵前垂冰,应教依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生在勤 岁醪 僥欢 包含噬的词语有哪些 通古博今 包含欺的词语有哪些 驴唇马觜 高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私见 破釜沉舟 被巾 立刀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釒字旁的字 傒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