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毛公坛福地》

时间: 2025-04-26 18:34:48

诗句

松萝滴翠白昼阴,七十二峰中最深。

绿毛仙翁已仙去,惟有石坛留竹坞。

竹阴扫坛石槎牙,汉时风雨生藓花。

山中笙鹤尚遗响,湖外人烟惊岁华。

道人眸子照秋色,邀我分山筑丹室。

驱丁役甲莫儿嬉,渴饮隐泉饥饵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48

原文展示

毛公坛福地
范成大 〔宋代〕

松萝滴翠白昼阴,
七十二峰中最深。
绿毛仙翁已仙去,
惟有石坛留竹坞。

竹阴扫坛石槎牙,
汉时风雨生藓花。
山中笙鹤尚遗响,
湖外人烟惊岁华。

道人眸子照秋色,
邀我分山筑丹室。
驱丁役甲莫儿嬉,
渴饮隐泉饥饵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幽静深邃的山谷,松树和藤萝在阳光下显得苍翠欲滴。七十二座山峰中,这里是最深的地方。绿毛仙翁已经去世,只剩下石坛和周围的竹林。竹子的阴影扫过石坛,石头上长满了苔藓。汉朝时的风雨在这里留下了痕迹,生长出美丽的苔藓花。山中传来笙乐与鹤鸣的余音,湖外却人烟稀少,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道人眼中映照着秋天的色彩,邀请我一起在山中建造道观。驱使仆人和士兵的吩咐被抛弃,渴望饮用隐秘的泉水,饥饿时则用药草充饥。

注释

  • 松萝:指松树和藤萝。
  • 滴翠:形容绿色鲜明,如水滴般清新。
  • 七十二峰:象征众多的山峰,特指此处的山峦。
  • 绿毛仙翁:传说中的仙人,表示一种道教思想。
  • 石坛、竹坞:道教修行的地方,象征隐逸生活。
  • 汉时:指汉朝,历史悠久,暗示时间的流逝。
  • 笙鹤:笙是一种乐器,鹤是长寿的象征。
  • 丹室:道教中的修炼之所,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景仁,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为主,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毛公坛福地》写于范成大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烦恼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松萝滴翠”开篇,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静谧的感受。诗中“七十二峰中最深”一句,突出了毛公坛的深邃与神秘,进一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然的境界。在“绿毛仙翁已仙去”中,诗人通过对仙人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表现出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

接下来的“竹阴扫坛石槎牙”,则描绘了石坛周围的景象,竹影摇曳与石头的坚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和谐美。诗中提及的“汉时风雨生藓花”,不仅为古代历史增添了厚重感,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道人眸子照秋色”邀请自己与道人一同建造丹室,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萝滴翠白昼阴:在阳光下,松树和藤萝显得格外苍翠,营造出一种阴凉的氛围。
  • 七十二峰中最深:这片地方在众多山峰中显得尤为深邃,象征着深邃与神秘。
  • 绿毛仙翁已仙去:传说中的仙人已离开,暗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 惟有石坛留竹坞:只留下石坛和竹林,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
  • 竹阴扫坛石槎牙:竹子的阴影轻轻扫过石坛,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汉时风雨生藓花:古老的风雨留下了痕迹,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山中笙鹤尚遗响:山中仍能听到笙乐与鹤鸣,增添了诗的韵味。
  • 湖外人烟惊岁华:湖外人烟稀少,令人感叹时光流逝的无情。
  • 道人眸子照秋色:道人眼中映照出秋天的色彩,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邀我分山筑丹室:邀请诗人共建道观,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 驱丁役甲莫儿嬉:抛弃世俗的繁杂,享受自在的生活。
  • 渴饮隐泉饥饵朮:渴望饮用隐秘的泉水,吃药草以解饥,反映出对自然的依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萝比作翠绿的水滴,形象生动。
  • 拟人:竹阴扫过坛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山中笙鹤尚遗响,湖外人烟惊岁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萝: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象征虚心与清雅。
  • 石坛:象征道教修行的场所。
  • 秋色:象征成熟与沉静。
  • 隐泉: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绿毛仙翁”象征什么?

    • A. 逝去的时光
    • B. 道教的修炼者
    • C. 自然的美好
    • D. 诗人的理想
  2. “七十二峰中最深”中“最深”指的是什么?

    • A. 山的高度
    • B. 内心的深邃
    • C. 自然的幽静
    • D. 诗人的感慨
  3. 诗中“渴饮隐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自然的依赖与渴望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居秋暝》 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 王维: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坐北轩望昭亭山 乌毁燕巢 访施八评事 早至颖上县 依韵和中道宝相花 送王判官之江阴军幕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感春之际以病止酒水丘有简云时雨乍晴物景鲜 舟中夜听汴河水声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糟的成语 太平策 一字旁的字 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肆断 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互为因果 殳字旁的字 摇笔即来 隆敦 巅巍巍 牿亡 恶贯满盈 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终非了局 话里有话 提土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