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9:52
澧阳江
范成大 〔宋代〕
顺流下沅江,溯流上澧浦。
水深兰芷寒,漂摇惮风雨。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
洞庭浮天白,遐瞩莽吴楚。
有怀独晤叹,橹声与人语。
暮夜即维舟,苍茫定何许。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顺流而下的旅程,经过沅江,逆流而上到澧浦。江水深寒,兰草和芷草在水中摇曳,让人感到不安。采集的水草寥寥无几,如何能够寄托对远方沙洲的思念呢?遥望洞庭湖,水天一色,目光所及是广阔的吴楚大地。心中怀有惆怅独自感叹,划船的声音仿佛在和旁人交谈。夜幕降临,我的船只停靠在江边,前方的方向又是何处呢?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吴江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人生、家国的思考与感怀。
《澧阳江》是范成大的一首经典山水诗,诗中通过对江水、植物、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顺流下沅江,溯流上澧浦”引入,展现了诗人游历的过程,水流的方向象征着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探索。接着“水深兰芷寒,漂摇惮风雨”则通过兰芷的寒冷感,传达出内心的孤寂与对风雨的畏惧,形象地揭示了人处境的脆弱。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无奈与思念,采集的水草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却又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的“洞庭浮天白,遐瞩莽吴楚”则呈现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面,洞庭湖的白天与吴楚的大地交相辉映,展现了诗人心底对宽广天地的向往,充满了人生哲思。
最后两句“暮夜即维舟,苍茫定何许”将诗人置于夜幕降临之际,思索着未来的方向,暗示了人生旅途的迷茫与不确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范成大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未来迷茫的感叹,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两条河流是?
“水深兰芷寒”中的“兰芷”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