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偈》

时间: 2025-04-26 19:51:33

诗句

观音出,普贤入,文殊水上穿靴立。

抬头鹞子过新罗,石火电光追不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1:33

原文展示

观音出,普贤入,文殊水上穿靴立。抬头鹞子过新罗,石火电光追不及。

白话文翻译

观音菩萨出现,普贤菩萨进入,文殊菩萨在水面上穿着靴子站立。抬头望去,看到鹞子飞过新罗,闪电般的光芒追也追不上。

注释

  • 观音:指观音菩萨,慈悲的象征。
  • 普贤:普贤菩萨,代表智慧和行善。
  • 文殊:文殊菩萨,象征智慧和文才。
  • 水上穿靴立:形容文殊菩萨在水面上稳立,表现出超凡的能力。
  • 鹞子:一种鸟,象征迅捷。
  • 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常被用来指代异国风情。
  • 石火电光:比喻极快的速度,形容瞬间的光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尼法灯,宋代高僧,以其佛学造诣深厚和诗作闻名。其作品多为禅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与实践。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那个时期佛教文化盛行,诗人通过描绘佛教菩萨的形象,表达对智慧与慈悲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信仰的重视和对超凡力量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佛教中的三位菩萨,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与超凡的能力。开篇的“观音出,普贤入”将三位菩萨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体现了佛教的多重智慧和慈悲精神。文殊菩萨“水上穿靴立”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其超脱凡俗的特质,也象征着智慧的坚定与不动摇。

“抬头鹞子过新罗”一句,巧妙地将异国的景象引入,形成了对比,增加了诗的层次感。鹞子的灵动与菩萨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超凡智慧的不可捉摸。同时,“石火电光追不及”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瞬息万变,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不仅是对佛教菩萨的礼赞,更是一种对人生智慧与灵性追求的思考,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观音出:观音菩萨的现身,象征着慈悲和救赎。
  • 普贤入:普贤菩萨的出现,代表着行善与智慧的结合。
  • 文殊水上穿靴立:文殊菩萨在水面上稳立,表现出其超凡的智慧和能力。
  • 抬头鹞子过新罗:抬头看见鹞子飞过,象征着迅速与变化。
  • 石火电光追不及:比喻如闪电般的迅速,强调时间的飞逝与事物的瞬息万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鹞子与闪电相提并论,强调速度之快。
  • 对仗:开头的“观音出,普贤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对菩萨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佛教菩萨智慧与慈悲的赞美,同时反映了人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体基调是庄严而宁静的,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观音:慈悲、救苦救难。
  • 普贤:智慧、行善。
  • 文殊:知识、智慧。
  • 鹞子:敏捷、变化。
  • 新罗:遥远、异国情调。
  • 石火电光:迅速、瞬息万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位菩萨是: A) 观音、普贤、文殊
    B)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音
    C) 普贤、地藏、文殊

  2. “水上穿靴立”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文殊菩萨的超凡能力
    B) 水的流动性
    C) 靴子的华丽

  3. “石火电光追不及”中“电光”主要象征: A) 时间的流逝
    B) 智慧的闪现
    C) 速度的迅捷

答案

  1. A) 观音、普贤、文殊
  2. A) 文殊菩萨的超凡能力
  3. C) 速度的迅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悲咒》:同样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
  • 《心经》:探讨智慧与空性。

诗词对比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尼法灯的《偈》更侧重于宗教意象和哲理的表达,而王维则在自然景色中体现人情与哲理。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均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 《禅诗精华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刘潜夫登乌石山望海有怀方孚若柯东海栋复 天章寺 天台曹园 题信天巢集 题二小姬扇二首 叹息 岁除登岝崿山精舍 宿囊山寺 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 送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眼花雀乱 旅见 秃宝盖的字 言字旁的字 睹物兴悲 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缺一不可 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微阴 浊泾清渭 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继世而理 至字旁的字 王贵与李香香 诲函 草字头的字 人字头的字 灵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