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5:23
江流何浩浩,日夜无穷已。
隐隐石头城,虎踞龙蟠地。
泛舟极远目,天际孤云起。
吊古溯前朝,战争空戍垒。
芳草自萋萋,水弱山柔靡。
宋齐与梁陈,六代如梦里。
古来图大事,江东何足齿。
帝业总偏安,王气亦难恃。
江山虽秀拔,风俗终奢侈。
元气泄波涛,英雄能有几。
何如幽燕间,提封直万里。
三边归控制,四辅堪俯视。
临风发浩歌,一笑空江水。
江水浩浩荡荡,日夜流淌没有尽头。
远处隐约可见石头城,地势如同龙虎相争。
我泛舟远眺,天边孤云缓缓升起。
怀念古人,追溯昔日辉煌,战争留下的是空虚的戍楼。
芳草萋萋生长,水波轻柔山峦也显得柔和。
宋、齐与梁、陈,六个朝代如同梦境般模糊。
古人图谋伟大事业,江东之地又有何值得骄傲。
帝王事业总是安稳,王朝之气也难以依赖。
江山虽然秀丽,风俗终究奢侈。
元气随波涛消逝,英雄又能有多少。
不如幽燕之地,直提封号万里。
三边归于控制,四辅也能俯视天下。
我在风中高歌,笑看空旷的江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时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地区,诗风清新,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与历史感慨。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
《江口望金陵》创作于清代,正值清朝中后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政治动荡。诗人通过对金陵(南京)的眺望,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江口望金陵》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人在江边眺望金陵,通过描绘江水的浩荡与历史的变迁,表达出自己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诗中多次提及历史上的朝代,如宋、齐、梁、陈,突显了历史的沧桑与无常,使得整首诗在宏观的历史视角下呈现出一种悲凉的美感。
诗人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江流”“石头城”“孤云”等,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观,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尤其是“泛舟极远目”一句,表现了诗人渴望远眺、追寻历史的心情;而“战争空戍垒”则反映出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诗的最后两句“临风发浩歌,一笑空江水”,将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状的无奈。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面对浩瀚的历史与变化的时代,个人的渺小与无力是多么显著,然而,依然可以在风中高歌,保持一份淡然与洒脱。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值得细细品味与琢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金陵的眺望,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最终达到对未来的豁达与淡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江流何浩浩”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寂静无声
B. 浩荡奔腾
C. 平静如水
诗中提到的“石头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临风发浩歌”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悲伤
B. 豪放
C. 无奈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