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玉女洞》

时间: 2025-05-05 02:26:08

诗句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

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

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26:08

原文展示:

玉女洞
苏轼 〔宋代〕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
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
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洞里吹奏箫声,终年守着这份孤独的幽静。
石泉如晨曦般的镜子,山间的明月像帘钩一样挂着。
到了冬末,杉树和枫树都已凋零,人们在雾雨中归来,心中充满愁苦。
送别和迎接的场面显得很寒酸,谁能接替楚国的诗人来歌唱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箫子:指一种古代吹奏的乐器,常用来表达孤独或忧伤的情感。
  • 终年:指整年,表示时间的连续性。
  • 石泉:指山中的泉水,清澈透明。
  • 晓镜:晨光中的镜子,比喻清澈的泉水。
  • 帘钩:用来挂帘子的钩子,这里比喻月光的悬挂。
  • 岁晚:年末,表示时光流逝。
  • 杉枫:指杉树和枫树,象征四季的更替。
  • 鄙陋:指简单、寒酸的样子。
  • 楚臣:指古楚国的诗人,代表了才华出众的人。

典故解析:

“楚臣讴”指的是楚国的诗人屈原等,表达了对伟大文学成就的追慕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和词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苏轼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玉女洞》写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反映了他在孤独环境中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学的追求。洞穴的幽静与他内心的孤独相呼应,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玉女洞》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考的诗。开篇的“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便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的空间,箫声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如“石泉”与“山月”,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暗喻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反映了诗人眼中的时光流逝与世态变化。尤其是“人归雾雨愁”,将人们在自然与社会中所感受到的苦涩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则表达了对伟大文学传统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表现了诗人对文人精神的追求与渴望。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细腻,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观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哲理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里吹箫子:描绘了在幽静的洞中,诗人或许在独自享受箫声的意境。
  2. 终年守独幽:强调这种幽静状态是持久的,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感。
  3. 石泉为晓镜:泉水清澈,如同晨光中的镜子,寓意清新与真实。
  4. 山月当帘钩:明月如同挂在窗帘上的钩子,形象生动,营造出宁静的夜景。
  5. 岁晚杉枫尽:年末时节,杉树和枫树已凋零,暗示时光无情。
  6. 人归雾雨愁:人们在雾雨中归来,心中充满忧愁,反映社会的沉重。
  7. 送迎应鄙陋:送别和迎接的场面显得简单而寒酸,表现出生活的困窘。
  8. 谁继楚臣讴:对文人精神的追寻,提及楚国的诗人,表达了对文学的敬仰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泉为晓镜”,将泉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
  • 对仗:如“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形成音韵和谐的对称结构。
  • 拟人:通过“雾雨愁”,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孤独与思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文学的追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箫声:象征孤独与内心情感的表达。
  • 石泉:象征清澈与真实,反映自然的美。
  • 山月:象征宁静与高远,传达诗人的理想。
  • 杉枫:象征四季更替,暗示人生的无常。
  • 雾雨:象征愁苦与迷茫,反映社会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笛子
    • B) 箫子
    • C) 琵琶
    • D) 二胡
  2. 诗人在诗中感受到的主要情绪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3. “岁晚杉枫尽”中“杉枫”象征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秋冬的凋零
    • C) 夏季的繁茂
    • D) 生命的开始

答案:

  1. B) 箫子
  2. B) 孤独
  3. B) 秋冬的凋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玉女洞》均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苏轼则显得更加细腻和深沉。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查询

读李斯传 弃妇 乐府体 寄监察从兄 夜坐有怀 成名后献恩门 长相思 吴宫宴 下第寄知己 贵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模二样 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伦字开头成语大全_伦字开头成语汇总 以人为本 凵字底的字 中拇指 包含拦的词语有哪些 万缕千丝 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之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拼音rui的汉字_rui的字有哪些 稽首再拜 总总林林 修开头的成语 牙字旁的字 迂阔之论 撞命郎 力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力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里出外进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