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1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16:41
《阎立本职贡图》 作者:苏轼
贞观之德来万邦,
浩如沧海吞河江。
音容伧狞服奇庞,
横绝岭海逾涛泷。
珍禽瑰产争牵扛,
名王解辫却盖幢。
粉本遗墨开明窗,
我喟而作心未降,
魏征封伦恨不双。
这首诗描绘了贞观之治的伟大德行吸引了万国来朝,犹如汪洋大海般浩瀚无比,吞没了河流与江河。人们的音容笑貌各异,衣着奇特,形态庞大。横跨山海,越过波涛与瀑布,珍禽异兽争相托举,名王们解开绳索,驾驭着华丽的幢幡。粉本与遗墨在明亮的窗前展开,我叹息而作,却心中难以平静,魏征与封伦的成就,恨不能双双并列。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人们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历史伟大人物与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诗中提到的贞观之治,正是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阎立本职贡图》是一首兼具历史感与现实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贞观之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的政治状态,万邦来朝、风调雨顺,体现了苏轼对盛世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开篇直指主题,接着通过浩大的海洋来比喻政治的广泛影响力,展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
在诗中,苏轼描绘了多样的文化与生物,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多元。名王们的解辫与华丽的幢幡,暗示了当时政治的开放与包容,反映出对理想统治者的赞美。然而,诗的最后几句则流露出作者的感慨与无奈,尤其是对魏征与封伦的钦佩与遗憾,显示了对人才被埋没的痛心。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与深邃的思想。通过对贞观之治的赞美,苏轼不仅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也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展示了苏轼深邃的历史观与政治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阎立本职贡图》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贞观之德”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诗中提到的“魏征”以什么著称?
A. 文才
B. 武力
C. 直言敢谏
D. 富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