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8:58
似闻高隐在前村,
坐膝扶床戏子孙。
自赏春光携桂酒,
喜逢晴色款柴门。
屏间带日金人活,
头上迎风彩胜翻。
蓬鬓扶疏吾老矣,
岂能旧貌改新元。
听说有位隐士住在前面的村庄,
他坐在膝上,扶着桌子,和子孙们一起嬉戏。
我自己在春光中品酒,带着桂花酒,
正好遇上了晴天,推开柴门畅谈。
屏风间透出阳光,仿佛金人活泼可爱,
头发迎风飘扬,色彩鲜艳夺目。
我已年迈,鬓发稀疏,
怎么能够改换旧日的容颜,迎接新的时代呢?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年老的感慨。诗中涉及到的“桂酒”与“春光”意象,常常在古诗中代表着美好的时光和清雅的生活情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作品广泛,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尤以词作最为著名。苏轼的诗风潇洒豪放,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创作于苏轼被贬雅安期间,诗中流露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索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这首诗以隐士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在描写中,苏轼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士与孙儿们嬉戏的场景生动地刻画出来,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反映出他对家庭团圆、亲情交流的珍视。
诗中“自赏春光携桂酒”一句,表现了诗人独自品味春日美景的悠然自得,带着桂酒的意象,更增添了一种芳香四溢、清新脱俗的生活气息。而“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则是对自身年华流逝的感叹,结合前面轻松的描写,使得全诗在欢快之余多了一层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士的清雅生活与诗人自己逐渐衰老的现实,表现了对时光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感伤又有自嘲,体现了苏轼的豪放与细腻的风格。
整首诗围绕隐士生活、春日美景与个人衰老进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
诗中“高隐”指的是谁?
诗人用什么酒来表现春日的美好?
诗中提到的“蓬鬓”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