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贺新郎·北京大学》

时间: 2025-05-23 07:55:31

诗句

北府流风渺。

记当年、子陵去后,鹤书曾到。

那有悠悠青衿子,一步即堪敷教。

算未作、无情京兆。

七十余年翻腾手,似春秋、陈蔡成纷扰。

余毒在,尚未了。

郑卿乡校留遗貌。

经唤起、全黉广众,公同钩考。

生也囚耶无分别,一切从头倒。

人说著、隐娘孤抱。

遥望井冈山中火,不解依、剑术收原燎。

大和会,忌轻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7:55:31

原文展示

贺新郎·北京大学
作者: 章士钊

北府流风渺。记当年子陵去后,鹤书曾到。那有悠悠青衿子,一步即堪敷教。算未作无情京兆。七十余年翻腾手,似春秋陈蔡成纷扰。余毒在,尚未了。郑卿乡校留遗貌。经唤起全黉广众,公同钩考。生也囚耶无分别,一切从头倒。人说著隐娘孤抱。遥望井冈山中火,不解依剑术收原燎。大和会,忌轻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开头提到北方的风景悠远,回忆起当年子陵(即司马迁)离开后,曾有鹤书(指书信)传来。那些学子们,踏上求知之路,都是可以传授知识的人。可惜的是,京兆(指北京)的教化似乎并不深厚。七十余年过去,历史的变迁如同春秋战国的纷乱。旧的伤痛依然未能消除。郑卿的乡校(指郑氏学派)仍留有遗风,经过号召,广大人群共同学习。然而,人生的困境难以分辨,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人们说隐娘(指隐士)孤独地守着自己的抱负。遥望井冈山的火光,不懂得如何通过剑术来收拾原本的火焰。大和会(指和谐的聚会),应当避免轻率。


注释

  • 北府:指北方的学府,特指北京大学。
  • 子陵:指司马迁,寓意历史的沧桑。
  • 鹤书:即书信,象征与外界的联系。
  • 青衿子:指求学者,青衿代表青年学生。
  • 京兆:指京城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状况。
  • 郑卿:指郑氏学派,象征传统的教育。
  • 隐娘:指隐士,象征独立的思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士钊,20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中国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教育和文化的思考,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京大学的校园,反映了作者对母校的深情和对教育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贺新郎·北京大学》是一首充满历史深度和文化反思的作品。章士钊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他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与对教育的思考。词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表现出对教育传承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诗中提到的“青衿子”和“郑卿乡校”不仅是对学子的赞美,更是对传统文化与教育精神的呼唤。

全诗以悠远的北府风光开篇,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困惑。章士钊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历史的变迁,让人们在纷扰的现实中不忘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初心。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情感真挚而深刻,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通过隐喻和象征,诗人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府流风渺:描写北方学府的风光,寓意其悠远和渺小。
  2. 记当年子陵去后:回忆历史人物的离去,隐喻知识的流失。
  3. 鹤书曾到:传递来信,象征思想的交流。
  4. 那有悠悠青衿子:青衿子代表求知者,表达了对求学者的赞美。
  5. 一步即堪敷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6. 算未作无情京兆:对京城教育现状的不满。
  7. 七十余年翻腾手: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动荡。
  8. 似春秋陈蔡成纷扰:历史的混乱和斗争。
  9. 余毒在,尚未了: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未解决。
  10. 郑卿乡校留遗貌:怀念传统教育的风貌。
  11. 经唤起全黉广众:号召大家共同参与学习。
  12. 生也囚耶无分别:人们在困境中难以分辨。
  13. 一切从头倒: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14. 人说著隐娘孤抱:隐士的孤独追求。
  15. 遥望井冈山中火:象征革命的火焰和希望。
  16. 不解依剑术收原燎:对未来的困惑和不解。
  17. 大和会,忌轻躁:强调和谐的重要性,避免冲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教育比作“青衿子”,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词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井冈山的火象征着革命与希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教育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示了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府:象征学术殿堂。
  • 青衿子:代表年轻的求知者。
  • 隐娘:隐士的孤独与追求。
  • 井冈山:象征革命精神与希望的火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北府流风渺”中的“北府”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的城市
    • B. 北京大学
    • C. 北方的山脉
    • D. 北方的河流
  2. 诗中提到的“青衿子”指的是?

    • A. 老师
    • B. 学生
    • C. 隐士
    • D. 诗人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个人的孤独
    • B. 教育的重要性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社会的动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本诗在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教育的重视上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 《春江花月夜》则更多地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在美景中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章士钊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登凌歊台 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 游梅仙山和唐人韵 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 闽中苦雨 送人之渐东 用韵寄龙江 织女图 上京即事 白云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女字旁的字 阳霁 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克俭克勤 接羔 塞开头的成语 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煦伏之恩 奢傲 强奸民意 悉甲 悔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黹字旁的字 歹结尾的成语 双人旁的字 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愁眉苦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